機械人何時取代人類?甚麼工作最高危?筆者曾於此專欄分享過當今人工智能(AI)發展局勢。打工仔都害怕掉飯碗,然而最近有新觀點及研究指出,人類在歷史進程中不斷創造新的事物,自動化取代了舊式工作後,新工種又將源源不絕地出現。科技愈進步,該地區只會愈受惠,而不會令愈多人失業。

強化工業追新目標

無可否認,自動化確可替代不少廠工,如汽車、製衣和食品等,分別位於瀋陽的華晨(01114)車廠及呼和浩特的蒙牛(02318)牛奶加工廠等,需要的人力比當年天差地別。過去兩年,河北等省關閉了不少鋼鐵廠,全國水泥亦經過整合,數以百萬計工人下崗,但這一切卻沒有給勞動市場帶來太大壓力,相反民眾走入了其它更具創造價值的行業板塊工作,帶動經濟升格。

近日看到彭博文章標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工作」(As Long as There Are Humans, There Will Be Jobs),描述自動化將佔據某些經濟範疇,但人類屆時又會追求新的事物,引發全新行業的誕生。其實,把起重及部件安裝等危險工作交予自動化系統,既可減少意外,又可讓人類騰出時間放在高智能產業上,相得益彰。

德國波恩大學經濟師Katja Mann和Lukas Puttmann表示,知識產權中與自動化有關的比率由1976年的25%,急攀至2014年的67%。他們確定了這些知識產權的申請地後,設定5年觀察期,兩人驚喜地發現,自動化不單沒有取代人類的工作,反而增加了就業。

過去自動化的益處

在古代,鐵匠和鑄劍從業者的數量和經驗往往決定國家武力強大與否,因此這些行業需要很多人手。此外,食物供應對國家或地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事耕種的人也很多。工程方面的人力需求也很大,如建金字塔、修萬里長城、治洪水等。學者們估計建造胡夫大金字塔所需人數達數萬。

機器取代了鐵匠,人繼而開發汽車和飛機;起重機取代了奴隸,人繼而學會建築摩天大樓;機械臂取代了廠工,人繼而開拓電動和無人駕駛汽車;電郵和短訊取代了信件,人繼而一天與同事及家人有更多聯繫。人類活動沒有因自動化和科技發達而下降,反而有愈來愈忙的趨勢。

目前,全球失業率並沒飆升跡象,杜拜(0.4%)、泰國(1.3%)、中國(3.9%)、美國(4.1%)、英國(4.3%)和印尼(5.5%)等均機會處處。AI說是在代替人腦作分析,但這一大堆公司正在聘請鑽研AI的人數高達220萬,而因AI被裁撤的職位為180萬,淨增40萬。機器學習工程師、數據科學家和商業智能設計師年薪由13.5萬美元起。谷歌(美股:GOOG)、亞馬遜(美股:AMZN)、騰訊(港股:00700)、國民銀行(澳股:NAB)和DeepMind(總部於英國倫敦)等都在大量挖角人才。

只有一種人會擔心被淘汰,就是守株待兔、不思進取的懶人,勤奮不懈的職場實幹者永遠都那麼受僱主歡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