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以固定投資帶動了經濟足足20年,政策嚴重傾斜,急需轉型內需。

可惜,經數年市場攻防戰後,本土品牌疲態盡露,慘況從高端一直見證到低端,包括手袋、汽車、公仔麵、運動服裝、咖啡店等,接近清一色由外資勝出。

電影板塊同樣競爭激烈,如此龐大經濟體到底鹿死誰手?

票房收入衝上雲霄

中國人每年平均看1.8部電影,北美為3.6。

大陸電影票房由2006年的26.4億元人民幣,大幅飆升至去年的457.1億元人民幣,狂漲17倍。戲院收入沒有受互聯網下載而影響,消遣娛樂業務仍然蒸蒸日上。

12月最賣座電影為錄得票房人民幣9.8億元人民幣的《長城》,為中美兩國合拍的史詩式歷史奇幻動作片。亞軍為日本宮崎駿的《你的名字》,季軍為丁晟的《鐵道飛虎》,票房分別為人民幣5.7億、4.3億元人民幣。

2016全年票房超過10億元人民幣的電影有9齣(包括《美人魚》、《魔獸爭霸:戰雄崛起》等),比2015年多一部。

當舊經濟正深深把中國拖於泥沼中,改革步伐緩慢,電影行業得以自行蓬勃發展實在叫人振奮。

中外電影決一雌雄

中國去年的票房有58%乃來自本地製作,相比2015年稍為回落,但仍然高於海外電影。

印度的本地電影霸佔程度遠高於中國,就連鄰國尼泊爾亦深受其影響,不少本地人不識何為《哈利波特》。這可算是個特殊例子,即使是法國、日本(非英語民族)等發達國家都未能達到如此本土化。

國內觀眾當然對中國文化相關的題材感興趣,如《倩女幽魂》、《西遊記》等,但荷里活電影包羅萬有,跨國主題新鮮獨特,同樣令人難以抗拒。

中西文化永遠存在交流與比較,今痛快透過銀幕與觀眾直接交流。

美銀美林建議買入華策影視(A股:300133)、IMAX中國(1970)、萬達院線(A股:002739),以受惠於中國電影業發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