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欣(Stephy)首次在紅館舉辦演唱會,標誌著她事業的巔峰。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她穩步成為一位值得觀眾和舞台肯定的偶像。但回顧2000年代,我對她的印象負面——只記得她唱《電燈膽》時走音,以及頻頻出現在俗套的愛情電影中。

如今,我們或要「慶幸」她2010年至2016年左右在中國大陸發展時遇到瓶頸——否則,她可能會成為另一個陳偉霆,我們無緣看到她在2017年及後的香港電影如《空手道》、《藍天白雲》、《金都》中的表現,也無法見證如今兼具香港味道與成熟女性魅力的她。

上星期在演唱會的尾聲,「Cookies」7名成員重聚,演唱經典歌曲《心急人上》,引起網上熱話。瞬間將我們帶回到那個單純無憂的聽歌時光,那時,我們聽歌只是因為喜歡某個明星或旋律,音樂就是音樂,快樂就是快樂,不需要考慮歌手的政治立場。當時社交媒體還沒普及,相對來說,世界感覺簡單而純粹。

2000年代初,樂壇湧現了一批新偶像,包括「Cookies」和鄧麗欣。當時很少人關注她們的唱功或演技,只有吳雨霏(Kary)後來被認可為實力派歌手,但她們的人氣都無法與Twins或容祖兒相比。而鄧麗欣的電影作品包括《九個女仔一隻鬼》、《戀愛自由式》、《獨家試愛》、《十分愛》、《我的最愛》等都是「爛片」。當時的娛樂新聞常以負面角度報道她,提到她唱歌走音、愛情小說錯字連篇,以及英語能力差。

到了2010年底,她逐漸淡出香港樂壇,將事業重心轉向中國大陸,出演了一些不太知名的大陸作品,如《風雨桃花鎮》、《大戲法》等。2012年,她甚至在中國推出了首張普通話專輯《過得比我好》。

2017年是她改變人生軌跡的一年,戲院公映她跟杜汶澤合演的《空手道》,還有另一奇案片《藍天白雲》,展現了鄧麗欣不同的一面。後者改編自2000年美國的一宗真實兇案,一名香港移民與她的非裔男友殺害了她的父母。鄧麗欣飾演一名與患有阿茲海默症父親同住的警員,她在懷孕初期深受案件影響,開始理解兇手為何走上如此悲劇的道路。

《藍天白雲》其實早在2015年拍攝,時間甚至早於《空手道》——後者讓鄧麗欣贏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獎。導演張經緯是最早發掘她演技潛力的人之一,可謂真正的伯樂。由於該片屬於政府「首部劇情片計劃」,預算僅限於200萬港元,鄧麗欣只收取交通費,沒有正式的薪酬。

她曾說,在演戲十多年後,《藍天白雲》的劇本深深打動了她。對她而言,這部電影不只是工作,更是重新發現自我的機會。正是這種重視演技而非商業回報的態度,讓她在2017年成功擺脫偶像形象,實現真正的蛻變。◇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