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觀塘商貿區一帶的交通問題,警方聯同香港科技大學合作推出全港首創「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在商業區的9條主要道路上設置11組監控攝影機,並於本月5日啟用,24小時全天候進行即時監測,收集車輛流量及道路狀況的數據,希望改善區內交通情況。警方聲稱,影片專注於交通車流,不會用於其它罪案的執法,也無人臉識別功能。

觀塘警區行動主任總督察余承霖昨日(6日)在記者會上介紹,觀塘警區於2023年與科技大學合作,聯合運輸署、路政署以及觀塘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共同開發「智慧交管1.0」。該系統最初依靠人手收集交通數據,改良後的「智慧交管2.0」大幅減少所需人力,從50人減至如今的6人。

去年4月,警方著手開發更全面的系統,於是在觀塘商業區的9條主要道路安裝11組監控攝影機,每組配備3個不同高度的鏡頭,用以即時收集車流及道路資訊,範圍涵蓋13個交通訊號燈。此項目獲得創科局Techconnet資助680萬元的撥款。

系統由警方與運輸署共同使用,結合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即時識別交通堵塞、車禍以及違規停車等狀況。除了發送警報通知相關單位外,系統還會提出建議,例如現場需要多少警員來處理事件,以及如何調整交通訊號燈等。雖然系統已啟動,但是仍需時間校正模型,預計今年第3季才能正式投入服務。若系統成效顯著,未來有望推廣至全港範圍。

警方提供的圖片顯示,該系統涵蓋9條主要道路以及13組交通燈,範圍包括從偉業街至成業街、駿業街至敬業街等地點。在攝影機組合下方將懸掛二維碼,讓民眾掃瞄以獲取與該項目相關的資料。

科技大學極智慧城市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工程師吳嘉輝介紹,系統以紅、黃、綠三色標示車道的暢順程度,經計算後向警方提供疏導建議。例如,通過實時畫面可觀察到臨時工程或堵塞原因,例如路邊停車過多。他還表示,若有車輛疑似發生事故,系統也能回放影像以了解事件經過。

對於增設監控攝影機可能引發的私隱爭議,余承霖回應稱,已完成相關評估並通過第三方認證,錄像將保留28天後自動刪除,操作程序符合《私隱條例》。他強調,實時影像專注於監測交通流量,所以攝影機安裝位置較高,不會用於其它罪案的執法,也無人臉識別功能。@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