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焦點: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宣布將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背後真實原因是他有求於特朗普!與此同時,英國《泰晤士報》:歐洲的衰落只能加速。歐美之間巨大落差的背後,到底隱藏著甚麼秘密?很多人也在問馬雲去哪兒了,8年前,他承諾給美國創造100萬就業崗位落空了。路透社報道,背後的真實原因,是習近平的妒忌和憤怒。
孫正義有求於特朗普?軟銀投千億美元背後
本周一,震驚世界的一個大消息,是軟銀集團的創始人孫正義,在海湖山莊,和特朗普一起宣布,將向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創造10萬個新崗位,主要專注於人工智慧和新興技術,並計劃在2029年特朗普卸任之前完成這項工作。在發布會上,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我們來看看。
特朗普調侃孫正義,說「你不準備改成投資2,000億美元嗎?」孫正義停頓了一下說「我會努力實現這個目標」。特朗普說「好吧,2,000億」。孫正義打趣說「他是一位出色的談判者」。
這次巨額投資承諾,對還沒上任的特朗普來說是一個福音,因為他把提振美國經濟作為其總統競選的核心內容。上周,他還親自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招商通告,說任何人或者公司,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或以上,都將獲得快速許可。
孫正義不僅僅是來幫助特朗普,要給他雪中送炭或者錦上添花的,實際上,他現在也有求於特朗普。為甚麼呢?
第一,孫正義現在募集資金遇到了麻煩。
2016年,孫正義作出承諾的幾個月前,剛剛從中東國家獲得了價值1,000億美元的創投基金「軟銀願景基金」的大部份資金。後來,基金大部份投資於美國,經歷了許多舉世矚目的失敗,例如,辦公空間公司WeWork,專注於建築業的Katerra和一家機械人薄餅配送公司。因此,2022年第一季度,基金的損失高達186億美元,給軟銀自己帶來的損失也約100億美元。
規模如此驚人,導致大批中東等地投資者,不再支持軟銀的第二隻願景基金。
因此,這次外媒在報道的時候,很有意思,都提了一句,說不知道孫正義打算怎麼提供這筆錢。因為,按照今年9月底的軟銀財務報告,它持有的現金大約是300億美元。
我認為,現在孫正義和特朗普聯合宣布巨額投資,其實也是在向他的金主喊話:有特朗普一起做保證,你們趕緊投錢吧。大家知道,特朗普和中東的關係非比尋常,第一任期他通過「亞伯拉罕計劃」,讓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和解,這一次必將延續這個和平計劃。為此,他還任命了自己的親家、二女兒的公公馬薩德布洛斯(Massad Boulos)擔任阿拉伯和中東事務高級顧問。當然,這不算以權謀私,因為億萬富翁布洛斯出生於黎巴嫩,和美國、中東、阿拉伯國家都有良好的關係。
也就是說,孫正義高調投資特朗普,一大真實目的是籌資。
第二,孫正義親自上門,還有進一步打通和項目方關係的目的。
甚麼意思呢?因為現在矽谷大量優秀的人工智能和高科技項目,很多都在特朗普的好朋友馬斯克、以及PayPal黑幫的彼得蒂爾、薩克斯等人手中。比如,OpenAI和馬斯克有關,前一段時間,馬斯克自己還創造了一個奇蹟,只花了幾個月時間就連規劃帶安裝了10萬顆高端GPU,讓英偉達的CEO黃仁勳都不得不佩服,說他簡直是超人,因為一般公司需要2-3年才能完成。
此外,其他的矽谷大佬,也紛紛向特朗普輸誠,忙著到海湖山莊拜會特朗普,其中Open AI的奧克曼、Facebook的朱克伯格、亞馬遜的創始人也是航太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n)的老闆貝索斯,還各自給特朗普的就職典禮基金捐款100萬美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正義投資特朗普,其實也是在給自己鋪路,可以和科技大佬們搞好關係。否則,雖然說孫正義在矽谷也是大名鼎鼎,但是他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畢竟還是起步有點晚了,錯失了很多好機會。現在搭上特朗普、馬斯克等人的快車,他可以走得更快、更遠一些。
馬雲向特朗普誇海口卻未兌現和中南海有關
另一位世界級的科技大佬,Jack Ma,馬雲當初也曾經到特朗普大廈,承諾給美國巨額投資。2017年1月9日,在特朗普就職之前,馬雲就跑到紐約拜會特朗普,並承諾未來5年為美國企業創造100萬個職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很多人可能覺得馬雲這小子不地道,誇下了海口卻不兌現。但實際上,事情沒那麼簡單,事件背後,既有世界兩大國之間的博弈,也有中共黨魁習近平的個人因素。
先說兩國關係,2018年9月,馬雲對新華社說,當前的局面已破壞了原來的前提,因此已做出的承諾無法實現。他說:「這一承諾是在友好的中美夥伴關係,和理性貿易關係的前提下做出的。這個前提今天不再存在,所以我們的承諾無法實現。」
馬雲還表示,阿里巴巴「不會停止努力,為中美貿易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在此之前,馬雲還批評過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
但是,事情真這麼簡單嗎?當然不是,因為,2017年到2018年兩國正式交惡之前,習近平和特朗普之間可是有一段時間的蜜月期的,特朗普邀請習近平夫婦到訪海湖莊園吃蛋糕,習近平反過來也邀請特朗普夫婦到故宮、遊覽紫禁城。那麼,馬雲為甚麼在這段中美蜜月期,不積極給美國創造就業機會呢?
路透社2021年11月的一篇長篇報道,揭開了部份真相。報道說,當時本應是馬雲最輝煌的時刻:一年前至今,他的螞蟻集團本應以370億美元的輝煌榮耀上市。事實上,中共控制了他的帝國,突然折斷了中國企業界最大明星的翅膀。隨後,馬雲低調地開啟了他的歐洲之行。
四名知情人士透露,馬雲那次到紐約的高調出訪,激怒了中共。當馬雲在摩天大樓的大廳與記者舉行非正式電視問答時,中共政府與世界其它國家一樣,也是第一次得知了這次會議和馬雲做出的就業承諾。
兩名知情人士表示,中共官員隨後告知阿里巴巴的政府關係團隊,北京方面對馬雲未經事先批准就與特朗普會面感到不滿。
北京方面的誰生氣了呢?路透社沒說,但是熟悉中共國情的人知道,馬雲這是犯了中共的政治大忌,共產黨只允許中共領導人在重要場合露臉、與外國領導人之間談笑風生,不僅民間不行,而且低一級的官員如果沒有獲得授權,也不行。中共一些高層官員被整肅,包括處理劉亞洲、拘捕孫大午、打壓法輪功,等等,都和他們影響比中共大有關,中共還有專門的政治名詞:說他們「和黨爭奪群眾」、圖謀篡黨奪權,等等。
當然,中共官員自己是不會承認的,他們給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馬雲和特朗普2017年1月9日的這次會晤正值兩國關係緊張之際,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批評中國,指責中國造成了美國就業機會的流失。然而,我們其實可以質問中共外交部和中共政治局常委們:既然這樣,為甚麼後來將近一年的時間裏,習近平還和特朗普有那麼密切的互動呢?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中國共產黨就這麼霸道嗎?
接近阿里巴巴的四位人士表示,他們認為這次會面是馬雲與北京關係的負面轉捩點。他們沒有詳細說明他們的想法。
然後,我們就看到經常和國際領導人談笑風生的馬雲變得低調,大部份時間在流浪地球。他還曾經給習近平寫信,說自己要去搞教育,當一名普通的教師。
近8年時間過去了,如果我們再復盤整個事件,可以假設一下,如果馬雲真的兌現了給美國製造100萬個新就業崗位,其實不用100萬,只需要10萬個,結果會怎樣?如果習近平不和美國打貿易戰,而是更早就簽訂貿易協議,兌現當初加入WTO的承諾,那麼對中國、對馬雲,難道不是皆大歡喜嗎?
實際上,不僅劉鶴等人在2018年5月之前曾經苦苦勸習近平達成協議,而且2024年12月4日,中共前央行行長易綱,在日本舉行的「第20屆東京—北京論壇」上也說,面對特朗普上任後的「小院高牆」和高關稅政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不予報復是一種最優解。
我相信,這是所有理性的專家、企業家和官員都會得出的一個結論。
但是,結果卻是中共對美國的制裁進行了報復,帶來了美方越來越緊的全面圍堵,而財新網報道易綱在這個論壇講話的文章,也被刪除了。原因在哪兒呢?易綱說「從政治學來說,不報復可能沒辦法對付國內的民意」,表面的意思,是中共當局被迫做出了一些從經濟學角度看來不合理的事。
但是,我們都知道不是這麼回事兒,中國民間的情緒是中共控制的,仇外是中共為了維持統治而煽動起來的,根子原因,還是中共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不一致,所以才導致它們做了那樣的選擇,才導致今天的中國民生凋敝。
國家為甚麼會失敗 孫正義為何不到歐洲與中國投資?
那麼,孫正義為何不到歐洲投資,不到中國投資人工智能和新興高科技呢?難道那裏的公司不香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說到一個重大話題「國家為甚麼會失敗」,以及中共為甚麼總是選擇看起來最糟糕的一條路?
我們知道,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三位經濟學家,他們是研究國家制度,以及一個國家為甚麼繁榮、為甚麼失敗的。
12年前,這三個天才中的二位,合作寫了一本書《國家為甚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一些中國經濟學家包括吳敬璉老先生,很早也介紹過。裏面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制度是決定性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決定了一個國家是走向繁榮還是趨於衰敗。
他們把制度分為兩大類型,一是包容性制度,一是汲取性制度。包容性經濟體制能夠吸引、包容所有的人來參與經濟的發展,這套制度的重點就是保護產權,能夠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鼓勵對知識、對科技的投資,也就是我們經濟學上的人力資本的投資,而且能夠讓所有人共享經濟增長的成功。而汲取型制度相反,特點就是少數人掌握不受約束的權力,他們利用權力來謀取某個社群的利益,而不惜損害大眾的利益。
在中國,這部份「少數人」,就是中國共產黨,幾百個家族,為了一己私利,而把中國十幾億人變成了它們的奴隸。如果真正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就要解放十四億奴隸的思想、讓他們也一起平等收穫經濟增長的成果,當然,中共就不幹!
這就是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源!
那歐洲怎麼回事兒呢?其實,歐洲在最近幾十年,實行的也是社會主義那一套。極少數政治精英,極力推行極左那一套,導致一度強大的歐洲,現在遠遠落後於美國的科技進步、也被中國製造嚴重擠壓。
很多人不知道,十幾年前歐盟GDP比美國還要大,而現在,美國比歐盟整整多了50%,今天美國標普500公司總市值輾壓了歐洲,截至2024年11月18日,世界上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7家在美國,歐洲一家也沒有!排名前二十的科技公司中,也只有兩家歐洲公司—SAP和阿斯麥(ASML),位列第14、15位。
甚麼造成今天的巨大差距呢?是歐洲人不行?還是歐洲沒錢?人才稀缺?顯然都不是,格隆先生提到了歐洲的高福利、對應的就是對企業的高稅收、高壓榨,以及其它極左政策,包括對企業高度監管、大量開放非法移民入境,都導致了人才和公司外移,歐洲本土為數不多的成功科技公司,也大多數選擇遷往美國。
所以,有人嘲笑,在人工智能時代,美國忙著創新,歐洲忙著監管(美國公司)。去年8月,歐盟還以馬斯克的社交媒體X傳播虛假資訊為藉口,要對馬斯克旗下的其它公司一起處罰。這樣的歐洲,怎麼可能會好呢?
甚至到了今天,歐洲也沒有變好。前幾天,英國《泰晤士報》有專欄作家寫道,歐洲的悲慘衰落只會加速。文章說,事實是這樣的:歐洲正在失去靈魂,逐漸變得默默無聞,無論是絕對意義上還是相對意義上都在衰落。
當然,我不是說美國沒有問題,其實經過美國大選大家都知道了,美國也是亂象叢生,但好消息是,特朗普的新團隊包括馬斯克等人,正在努力革除這些弊端,給國家瘦身,給企業鬆綁,讓人民更自由,對此,孫正義應該是看到了,美國的未來,必然是欣欣向榮,科技創新不斷,所以,他才如此大手筆地投資美國。
其實我也感覺很遺憾、很心痛,中國人很聰明,中國企業家和科學家也很聰明和努力,但在中共體制下,他們的聰明才智被束縛著,很難發揮出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躺平了,剩下的在拚命地內卷,經營環境加速惡化,人們的生活也在惡化。這一切,都不能不說,和中共的制度緊密相關。
現在,阿根廷、美國都在走出極左、社會主義那一套的束縛,甚麼時候中國也能重獲新生呢?◇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