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和上海「雙城論壇」開幕,台北市政府昨晚在圓山大飯店辦了一場晚宴,招待上海訪問團。市長蔣萬安致詞時,特地引用瓊瑤自傳《我的故事》的一句話:「戰爭代表的就是流浪和苦難。」據說是為了強調交流與和平的重要。
奇怪了,戰爭之苦人盡皆知,要表達這樣平庸的反戰思想,何必煞有介事引用瓊瑤阿姨呢?我最近研究瓊瑤的命盤,也看了她的自傳,覺得如果真要引述瓊瑤談戰爭,以下的話似乎才是典型瓊瑤金句:「別的人童年的教育來自學校,我童年的教育,卻來自戰爭。」
《我的故事》有一章「『中國人』」,講述日本侵華的日子,瓊瑤一家六口逃難經過,內容固然是關於「流浪和苦難」,但抱歉,我實在忍不住邊看邊笑,因為裏面描述的場面和人物(該是真吧)都彷彿穿越到瓊瑤小說世界,我甚至情不自禁想像「咆哮帝」馬景濤會如何演繹。
故事說瓊瑤的祖父、父母和她三姊弟(那時候瓊瑤只有六歲)在逃難,一日之內,接連三次被日本兵喝停檢查,身上錢財都被他們洗劫一空。到了傍晚,他們在偏僻的山野走着,不覺迷路,忽然遇到一個農夫,便滿懷希望向他問路。誰知那農夫像日本兵一樣向他們喊了四個字:「站住!檢查!」
這刻,瓊瑤全家才醒覺,對方不是普通農夫,而是喬裝的「漢奸」。祖父一天被日本人檢查三次,滿腔怒火無處宣洩,當場就爆發了,竟喊出一句像是民族偶像劇的台詞:「不行!我不給你檢查!日本人檢查我,我無可奈何,你,中國人!不行!我不給你檢查!」
那「農夫」隨即拔出手槍,指着祖父,堅持要檢查。祖父依然拒絕。原來祖父懷裏藏着一張紙,寫了咒罵日軍的詩,瓊瑤的父親早勸他把詩丟掉,可祖父卻偏偏任性地留在身上,結果弄得自己進退維谷,全家也可能為了一首詩而遭殃(這情節十分瓊瑤)。以下是瓊瑤阿姨聲淚俱下的原文,不能撮寫,容我做一次文抄公:
// 祖父嚴厲的說:“今天我們已被三批日本鬼子檢查過!我再也不被中國人檢查!”
那“農夫”大大的發怒了,他吼著:
“不檢查,也行,我馬上槍斃你!”
他舞動著手槍,樣子是完全認真的,絕非虛張聲勢。祖父挺直了腰,更堅決,更固執的說:
“你槍斃我,我也不給你檢查!”
那“農夫”舉起了槍,父親立刻撲過去,攔在祖父面前,急急的說:“爹,讓他檢查吧,你就讓他檢查吧!”
“不行!”祖父斬釘截鐵的說:“我寧可死,也不給他檢查!”他望著那“農夫”說,“你槍斃我吧,放掉我兒子和孫子們!”
“你是個頑固的老頭,嗯?”那“農夫”有些困惑的看著祖父:“我只要檢查你,並不想要你的命,你對檢查比生命還看得重?”“是的,你可以槍斃我,就是不能碰我!”祖父越來越固執。“你開槍吧!”
那“農夫”再度舉起槍,臉色嚴厲,看樣子,祖父的生命已繫之於一髮,小弟弟首先“哇”的一聲嚇哭了。立刻,父親對祖父跪了下去,含淚祈求:
“爹,讓他檢查吧,請您讓他檢查吧!”
“檢查了是死,”祖父低語:“不如維持尊嚴,讓他槍斃我,你們給他檢查,你們到後方去!”
“爹,”母親看父親跪下了,就也對祖父跪下了。“要死,就全家死在一塊吧!”小弟弟素來是祖父所鍾愛的,此時已明白這“壞人”要打死祖父,就哭著跑過去抱著祖父的腿,一個勁兒的叫:
“爺爺不要死!爺爺不要死!”
我和麒麟也熬不住,撲過去,和父母們擁成一團,也抱著祖父,哭著叫“爺爺”。一時間,我們三個孩子哭聲震野,祖父只是用顫抖的手緊摟著我們,卻依舊固執的嚷著:
“不檢查!不檢查!不檢查!”
那“農夫”大概被我們這一幕弄傻了。半天都直瞪著我們沒說話。然後,他忽然粗聲吼了一句:
“別哭了!還不快走!”//
一家五口,哭哭啼啼跪抱爺爺的腿,場面何其悲壯!這樣一哭二鬧,居然真的讓全家奇蹟地死裏逃生,難怪瓊瑤把此事銘記於心。正是受這個「農夫」啟發,瓊瑤才在這一章的末段說:「別的人童年的教育來自學校,我童年的教育,卻來自戰爭。」那麼她到底受了什麼「教育」呢?她如是說:
//於是,我知道,即使一個“壞人”,也有一剎那的“良知”,即使是“漢奸”,也不見得完全忘了自己是“中國人”。//
坦白說,「農夫」最終放過祖父,真是因為他忽然記起自己是「中國人」?瓊瑤似乎忘了,她在自傳另一章「在山溝裏」也寫過日本兵對他們起了惻隱之心(當然也是因為全家小孩哭哭啼啼),才沒有帶走瓊瑤的母親。其實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無分國族,「農夫」之所以放棄檢查,相信是受不了那個瓊瑤小說式煽情場面,一時間動了仁心而已,跟他是否「中國人」無關。
瓊瑤自傳分兩部,第一部最精彩的一章,我覺得就是這篇「『中國人』」,而當中有一句話特別值得細味:「是的,他是中國人,比日本人更可惡更可怕的中國人,日本人到底是為他們的天皇打仗,這中國人卻為日本人來打中國人,這是一個——漢奸!」瓊瑤當年應該想像不到,「比日本人更可惡更可怕的中國人」很快就統治了中國,而他和他的黨所殺的中國人,居然比日本人還要多一百倍。
如果真要交流,或許,台灣人更該拿瓊瑤這章「『中國人』」來對中国人說:在某些時代,所謂「中國人」其實比外國侵略者更殘暴,他們高舉民族大義,卻用中國人的血,為自己的統治鋪路。
相關文章: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