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今日(11日)公布,今年首九個月接獲的網上投資騙案數量達3,468宗,較去年同期的4,331宗下跌約兩成,損失金額從約28億港元減至約22億港元。不過,10月份錄得380宗案件,較9月上升約24%,涉及騙款亦上升33%。
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溫璧而表示,受害人年齡介乎14至90歲,其中40至59歲的受害者最多,佔比近五成。四成涉及金融投資產品,虛擬資產佔三成。約六成受害人最初透過即時通訊軟件與騙徒接觸,近三成則是透過社交媒體廣告。
有近一成受害人無業,其他包括會計師、工程師、醫生、教師等專業人士,部份是學生和家庭主婦,損失金額從300到7,847萬港元,超過七成個案被騙超過10萬元,497宗個案被騙過百萬,佔14.3%。
騙徒通常透過社交平台、約會軟件和即時通訊軟件發送隨機訊息,以結識受害人。他們會自稱是虛擬資產的「演算法工程師」,或聲稱掌握投資內幕消息,進而與受害人建立友誼或曖昧關係。隨後,騙徒會推薦受害人使用特定的假網站或下載虛假應用程式並註冊帳戶進行投資,而這些平台所顯示的股票或商品價格、用戶的資產組合等訊息,均是精心偽造的,以欺騙受害人進一步投入資金。
騙案手法通常從小額投資開始,騙徒會先讓受害人賺取少量回報,藉此建立信任,隨後再引誘受害人加碼投資。然而,當受害人試圖提取獲利時,假平台的「客戶服務人員」便開始要求支付高額手續費、稅款或罰款,或以系統故障為藉口拖延付款,最終讓受害人蒙受巨大損失。
單一最高損失為約7,847萬港元,受害人為一名38歲本地女子,是虛擬貨幣公司主管。今年1月,事主被騙使用虛假應用程式,被套取其電子銀行密碼,存款全部被轉走。
警方又指,近期有騙徒冒充警方高層及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透過即時通訊軟件聯絡市民,聲稱事主涉及洗錢等違法行為,要求提供銀行賬戶交易記錄及其他敏感個人資料,藉以詐騙金錢。
警方提醒市民,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絕不會索取市民的個人或銀行認證資料、要求轉賬保證金,亦不會在警署以外地點會面。市民應提高警惕,對任何可疑聯絡保持懷疑,必要時可致電防騙易熱線18222核實對方身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