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自稱其在周四(10月31日)測試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但是專家們表示,這一說法純粹是為了宣傳,因為該導彈過於龐大,無法在戰爭情況下發揮作用,甚至可能還沒上戰場就被敵人摧毀了。

周四北韓發射了一枚洲際彈道導彈,飛得比該國以往測試的任何導彈都要高,持續時間也更長。但是,外國專家表示,這次測試未能表明北韓已經克服了擁有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所需的最後一些技術障礙。

北韓官媒中央通訊社將該導彈稱為「火星-19」,並稱其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戰略導彈」和「完美的武器系統」。官媒還稱,領導人金正恩觀看了發射過程,稱其體現了「北韓應對外部威脅以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

專家通過北韓媒體發布的發射照片研判,排氣火焰的顏色和形狀表明該導彈使用了預裝固體燃料,這使得該導彈比一般需要事先加注的液體推進劑更靈活、更難以被探測。

但專家指出,照片顯示這枚洲際彈道導彈及其發射載具都過於龐大,從而質疑其在實戰中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

南韓國防研究院的專家李尚旻(音譯,Lee Sangmin)表示:「當導彈體積變得更大時,會發生甚麼?運輸發射車也變得更大。隨著運輸、發射裝置的增大,其機動性會下降,」。

首爾的南韓國家安保戰略研究院的導彈專家張永根(音譯,Chang Young-keun)表示,「火星-19」的長度估計至少為28米,而美國和俄羅斯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長度不到20米。

他認為,導彈的尺寸可能幫助南韓情報部門提前偵測到發射計劃。

他說:「在衝突發生時,這種暴露使得武器成為對手的先發制人的攻擊目標,因此生存能力將面臨重大問題。」

私人研究機構南韓國防網絡(Korea Defence Network)的專家李日宇(音譯,Lee Il-Woo)則認為,北韓可能開發了更大的導彈以攜帶更大和更具破壞性的彈頭或多彈頭。

他表示,如果是這樣,北韓可能使用液體燃料,因為液體燃料產生的推力高於固體燃料。李還表示,北韓可能在「火星-19」上放置了一個假彈頭,以使其飛得更高。

北韓還未突破幾個難關

近年來,北韓報告稱其在獲取核彈頭導彈方面穩步推進。許多外國專家認為,這個國家可能擁有能夠對整個南韓進行核打擊的導彈,但尚未擁有能夠打擊美國本土的核導彈。

專家指出,北韓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確保其彈頭能夠承受大氣「再入」時的高溫和壓力,提升導彈的高度控制和制導系統,以及在單枚導彈上使用多個彈頭以突破導彈防禦。

李尚旻表示:「獲取『再入』技術是北韓導彈發展中最重要的目標,尤其是洲際彈道導彈,但他們卻不斷增加射程。這可能表明他們對『再入』技術的信心仍然不足。」

張永根表示,北韓官媒關於「火星-19」發射的報道缺乏技術細節,更多地側重於宣傳。

朝方多次誇大其詞

北韓關於其武器能力的其它聲明也遭到了外界的廣泛質疑。

在6月,北韓聲稱測試了一種多彈頭導彈,這是已知的首次發射此類武器。但南韓表示該武器實際上發生了爆炸。

在7月,北韓聲稱試射了一種能夠攜帶「超大型彈頭」的新戰術彈道導彈。南韓則表示這一聲明是試圖掩蓋一次失敗的發射。

北韓的導彈計劃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地區安全隱患,該國公開威脅要對其對手使用核導彈。

南韓、美國和日本的外長在北韓測試導彈的當天(10月31日)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了這次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指其違反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並表示他們致力於加強努力,阻止北韓通過非法收入資助其導彈和核計劃。

南韓外交部周五表示,已對11名北韓個人和四個組織實施單方面制裁,因其涉嫌在採購導彈組件和生成外匯以資助平壤的武器計劃中發揮作用。考慮到南韓和北韓之間的金融交易已暫停多年,這些制裁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

韓美聯合軍演

11月1日(周五),南韓和美國進行了首次使用無人機的聯合實彈演習,展示其戰備狀態。

南韓空軍表示,南韓的RQ-4B「全球鷹」偵察機和美國的MQ-9打擊無人機參與訓練。南韓和美國一直在擴大常規軍事演習,以應對北韓日益演變的核威脅。

觀察人士表示,周四的發射是北韓近一年來首次進行的洲際彈道導彈測試,主要目的是在美國總統選舉前幾天吸引美國的注意,並回應國際社會對北韓向俄羅斯派遣部隊以支持其對烏克蘭戰爭的譴責。

北韓派遣部隊的報道凸顯了北韓與俄羅斯之間日益擴大的軍事合作。南韓、美國及其它國家擔心,北韓派兵援俄,可能是為了獲得高科技、敏感的俄羅斯技術,以推進其核和導彈計劃。#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的報道)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