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10月15日於廣州登場,號稱吸引到來自203個國家的25萬家境外採購商與會,場面熱鬧,但也有參展商指現場冷熱不均,且來自發達國家的人太少。有分析表示,廣交會客戶組成大變,今非昔比,加上出口不如預期,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持續低於榮枯線,預示中國經濟頹勢持續。

廣交會採購商歐美比例低 參展商曝儲能產品產銷價格倒掛

廣交會有「中國外貿風向標」之稱,分春秋季進行,本屆廣交會自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舉行。

中共官媒報道,本次展位總數7.4萬個,設55個展區、171個專區。線下展參展企業超3萬家,其中出口展企業約2.94萬家,比上屆增加近800家,新參展企業近4,600家。其中工業機械人、智能製造生產線等展區就佔了近400家企業、超過1,500個展位。

本次廣交會首次在新能源專區中增加氫能新題材,新設儲能產品專區。

官方訊息顯示,本屆廣交會吸引逾200個國家的境外採購商近25萬人觀展,創歷史新高。但歷來最大買家歐美採購商僅佔12.5%,來自「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採購商佔75.7%;金磚國家佔20%;中東國家佔13.4%。

類似這樣的採購商結構變化在去年的廣交會已有體現。一年前的秋季廣交會,財新網就指出,相較於歐美採購商持續減少,「一帶一路」國家採購商觀展人數則同比增長近七成,佔所有觀展採購商的比重已達64%。如今這種分化情況更嚴重。

15日本屆廣交會開幕當晚,一位來自深圳的參展商「@BOSS譚.外貿SHOW」在抖音發影片說,一天下來,他在自己的攤位看到的基本是俄羅斯、印度和中東人,「完全沒見到美國人,歐洲人只有一兩個」。

他說,今年的採購商「發達國家少,發展中國家不少」,且對價格敏感,讓像他們這類走「高質高價」精品路線的參展商很吃力。

該參展商16日再發影片說,他所在的展區人很少,但是儲能產品展區人比較多。他解釋說,同樣在C區,儲能區人多的原因是現在產銷價格倒掛。買太陽能板成品,比買材料還便宜。

「去年到今年儲能的材料,包括太陽能板,特別是電池類價格降了百分之七八十。所以說大家用得起。現在更加有特點的事情呢,就是太陽能板原材料跟成品倒掛,一堆上市大型企業成品的價格比材料價格還便宜。」該參展商說。

他還表示,廣交會「一帶一路」國家的客戶特別多,非洲的客戶也多,是因為擔心地緣戰爭可能會發生,大家要備一點儲能。另外,可能是非洲缺電,也需要儲能。所以儲能(展區)特別火。

「我們樓上做照明(產品),它是可以被東南亞替代,但是儲能是不能被東南亞替代,或者是被誰轉移走的。因為那些上市公司,像太陽能板價格打得比材料還便宜,你怎麼能轉走?所以說發達國家只能用反傾銷應對。那種發展中國家呢,那沒得應對啊,那只能接受。」該參展商說。

由於中國產能過剩,尤其是技術水平較低的製造商陷入價格戰,為爭奪市場份額,產品的價格越壓越低,工廠長期深陷通貨緊縮的困境。

中國9月出口低於預期 專家:質和量都有下降危險

廣交會開幕前一天,中共海關總署公布,中國今年9月出口僅年增2.4%,遠低於8月的8.7%增速,這也是4月以來的新低增速。與此同時,進口也僅年增0.3%,低於8月的0.5%增速,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測。

10月4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對中國產的電動汽車徵收最高達45%關稅的議案。這標誌著歐盟加入美國和加拿大的行列,對北京採取更加嚴厲的貿易措施,由此恐再重挫中國外貿。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表示,中國當年成為世界工廠,就是要去佔領歐美市場,可以掙到美元外匯的硬通貨。現在這部份最優質的客戶都失去了,質量在下降,被俄羅斯和亞非拉國家所替代,而且這些客戶都是不太確定的。比如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增加,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俄羅斯只能轉而去買中國質量和檔次都比較低的產品。如果俄烏戰爭結束或出現轉機,一旦歐美對俄羅斯的出口恢復,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恐怕就會失去。

「所以中國(出口)面臨著不光是質量下降,而且數量上也會有下降的危險。總之,廣交會現在看來一年不如一年了。」謝田說。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對《大紀元》表示,廣交會這幾年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歐美的訂單少了,非洲、「一帶一路」的國家比較多,可見中國出口在轉變,這對中國不是好事,因為出口到歐美是高單價,出口到「一帶一路」或東盟的價格比較低,所以對中國整體外貿數字會有影響。「(中國)出口額下降可能是一個長期趨勢,面臨國際的貿易壁壘,還有其它國家的競爭,這對中國來說是嚴酷的考驗。」

PMI持續低於榮枯線 分析:預示經濟頹勢還會持續

中國經濟9月PMI為49.8%,連續5個月低於榮枯線。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10月13日的數據,9月PPI同比降2.8%,創6個月最大降幅;環比下降0.6%,為2024年4月來最低。PMI以50為榮枯線,高於50顯示製造行業處於擴張階段,低於50意味著在收縮階段。

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漲0.4%,低於路透社調查預測的0.6%,環比降0.2%;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速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至0.1%,創2021年3月以來新低。

投資、消費和出口被稱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現在消費疲弱,通縮壓力加大,出口下降而且前景低迷,同時中國經濟投資增速也在下滑。

黃世聰表示,PMI數字具有領先性,就是問採購方對未來的看法,以50為一個榮枯線,中國的PMI過去一直在50以上,現在長期落在50以下,顯示採購方對未來前景偏悲觀。因為採購是產業發展的先行指標,目前都是緊縮,所以中國經濟當然還沒有好轉的理由。

「這也是為甚麼在最近幾周(中共當局)會有一連串的刺激經濟的政策,至少外貿救不起來,可以先把內需、房地產救起來,這是目前(當局)在刺激經濟上唯一能做的事。不過中國房地產是一個頑疾,不是能夠短時間解決的。出口少了一大塊成長的動能,再加上房地產不好,經濟增長率趨緩很嚴重,有未富就先弱的感覺。」黃世聰表示。

謝田表示,中國PMI的趨勢,實際上也正是產業鏈離開中國、世界工廠開始關閉及整體經濟活動下降的一個反映。因為內需持續疲弱,再加上房地產的危機,股票的危機也越發深重,預示經濟不會出現任何轉機,這個趨勢還會繼續下去。

「出口是中國原來的三駕馬車之一。現在實際上還是新質生產力的新馬車之一。但是如果出口減少,比如說電動汽車出口歐美不能達到原來預期的話,肯定不會給經濟帶來任何助力。」他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