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美歐等國強化對中共的制裁,在華外資企業紛紛撤離中國,轉而投資東南亞、印度等國。盤點近期從中國撤資的外國企業,至少有18家跨國企業宣布關閉在華工廠並大幅裁員。有分析預期,在華外企撤資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綜合中國媒體及外媒報道,9月19日,美國知名科技巨頭思科(Cisco)裁減大連工廠員工300人,兩種補償方案N+7或N+5。據報道,這是今年第二輪裁員。
同期,德國大眾集團在南京生產帕薩特(Passat)和Skoda的工廠將於明年正式關閉。
9月13日,豐田集團(Toyota Motor Corporation)旗下的日野汽車宣布將停止在中國生產柴油引擎,其子公司上海日野引擎將於9月30日停產。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這是2003年成立的合資公司,日野(HINO)出資70%,廣州汽車集團出資30%。
8月底,本田(Honda Motor Co., Ltd.)位於武漢市的第二家合資工廠全面停產,裁員2,500人。
8月下旬,美國IBM突然宣布裁員1,000餘人,關閉相應的研發部門。
8月20日,日本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在無錫市的工廠將於明年全面停產,預計裁員超1,300人。
8月初,瑞士利勃海爾(Liebherr)發布聲明將關閉徐州的混凝土業務工廠。
同期,日本佳能(Canon)位於蘇州的工廠開始軟裁員。據鳳凰網報道,2021年,佳能中國員工數量從1,500人減至1,300餘人,同時關閉了全國10個事務所及天津、青島、大連和哈爾濱的4家分公司。2022年,佳能珠海工廠關閉時的裁員補償方案就曾引發廣泛討論。
7月23日,日本新日鐵(Nippon Steel Corporation)退出與上海寶鋼合資的公司——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將其持有股份全部轉給寶鋼。
7月12日,日本加籐工程機械(KATO)正式退出中國市場,解散位於崑山市的合資工廠。
6月份,日產(Nissan Motor)宣布關停位於常州市的生產工廠。同期,日本矢崎汽車零配件關停位於汕頭市的生產工廠。
5月16日,美國科技公司Kingland將位於大連市的金蘭軟件公司解散,裁員160餘人。
5月份消息,微軟(Microsoft)位於中國的AI研發團隊被打包全部去美國。
4月份,德國SAP上海部門開始裁員,補償N+4,預計裁員將會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
2月29日,日本普利司通(Bridgestone Corporation)正式關閉了位於瀋陽的生產工廠,裁員1,200餘人。
去年11月,英國晶片設計公司Graphcore宣布,由於美國最近推出的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了高端技術在中國銷售,因此,公司決定退出中國市場,並裁掉大多數的中國員工。
去年8月,日本大同電工關閉了位於蘇州市的生產工廠,正式撤資,補償標準N+3。
去年7月,日本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據路透社報道,三菱汽車將向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的新電動車部門投資高達2億歐元,以加強其在歐洲和其它市場立足點。
分析:預期在華外企 撤資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早在2020年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便宣布,將為在中國的日本製造業提供700億日圓(約5億美元)補貼,協助87家企業將產線遷出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或是回到日本國內,藉此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
據報道,截至2024年,已有約150至200家企業決定將部份或全部生產活動遷回日本,這一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
今年7月,中國日本商會針對在華8,000家日企進行問卷調查,最終收到了1,760份有效回覆,結果顯示,受訪的中國日企中,60%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形勢將較去年「惡化」或「略微惡化」。這一數字較5月間調查的50%大幅增加。
台大經濟系教授樊家忠對《大紀元》表示:「當外國資金撤離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沒有任何減緩的趨勢,你就看得出來,未來這幾季,至少展望明年,情況就是很不樂觀。」
樊家忠強調,原來在中國投資多的外企都在撤,甚至中國自己的企業也在撤。因為今年美國的總統大選不確定性很高,很多企業,包括中國自己的企業都在準備。所以可以預期接下來的中國外企往外撤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因為想要避免關稅的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