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台灣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陳淑莊(Tanya),近年一直保持低調,昨天終於在社交媒體宣布新動向——她在台北松山區開了一間私房菜,名字是「紅棉」,由她親自擔任主廚。Tanya能夠在異鄉闖出新天地,我很替她高興。

認識Tanya是這幾年的事,坦白說,當初聽見她打算經營私房菜,實在嚇了一跳,但更令我意外的,是她那種在我看來近乎自虐的努力。我跟她的許多朋友一樣,開始時也曾勸她三思。畢竟開餐廳跟在家煮飯是兩回事,更何況她來台灣前甚少下廚,怎麼一出手就「打大佬」呢?

試想以「陳淑莊」三字的名氣,開一間操作比較簡單的咖啡店、居酒屋或甜品店,其實已客似雲來了;她也大可聘請大廚,自己輕輕鬆鬆做風騷老闆娘,平時呼朋喚友,有mood才入廚客串一兩天,根本沒必要落場討苦吃。但Tanya 卻拒絕啃老本,不想依靠昔日光環,反而選擇咬緊牙關親力親為,走最艱難的一條路。

陳淑莊由零開始,為了做一個合格廚師,過去幾年的生活變得極有紀律。天未光,她就跑去市場挑選食材,然後匆匆回家,整天心無旁騖練習廚藝;她更老老實實報讀密集課程,天天傾注十多小時心力,考了一個台灣職業證照回來。可見開餐廳這個計劃,決非一時興起的玩意,而是她全力以赴的志業。

Tanya在「紅棉」專頁的第一篇帖文說:「我能成為一個廚師,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我自己則覺得,你能成為廚師並非單靠奇蹟,更取決於你的意志,倚仗你堅定不移的努力。難怪很多香港人一聽到「紅棉」兩字,馬上就想到羅文八〇年代初名曲〈紅棉〉的歌詞:

紅棉盛放 天氣暖洋洋

英姿勃發堪景仰

英雄樹 力爭向上

志氣誰能擋

(⋯⋯)

紅棉獨有傲骨幹

然則Tanya將私房菜館喚作「紅棉」,真是取意於「英雄樹」嗎?你當然可以這樣想像,但她並沒有自視為英雄。Tanya說,儘管她聽過羅文的〈紅棉〉,但還是較喜歡〈激光中〉和〈波斯貓〉,哈哈。那為什麼叫「紅棉」呢?她的上一輩來自上海,自己在香港長大,如今則植根台灣,做港式私房菜,她希望找一個能夠串連起自己人生軌跡的名字。

為此,她搜羅了一些舊上海的著名廣東菜館名字,包括大三元、味雅、杏花樓、一家春、金陵、紅棉等,她第一眼就看中紅棉,因為那時她恰巧跟朋友聊起:「香港開晒木棉花好靚。」(香港正盛開木棉花,很美)

Tanya付出的一切努力,在菜館的名字中已獲得圓滿的解釋:在這個什麼都一瞥即逝的時代,她希望竭盡全力去拯救一些東西,而在她力可能及的範圍內,也許就只有舌頭上的一點回憶可以守護了。能夠令Tanya變成廚師的,我覺得主要不是奇蹟,而是她對香港的思念。祝福她今後大展鴻圖,留住香港那種令她魂牽夢縈的味道。

紅棉 Red Cotton:

https://www.facebook.com/redcottontw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