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初創企業,如今都在快速消亡中。多位高管表示,該行業前景黯淡。

《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科技公司創始人和投資者幾乎不再抱任何希望重返舊日光環。過去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公司曾在國際社會受到關注。

「整個行業就在我們眼前消亡了」,一位中國高管告訴《金融時報》,「創業精神已死,讓人很難過。」

根據大陸數據提供商「IT橘子」的數據,在風險投資的高峰期,中國2018年成立了5萬1,302家初創企業。到2023年,這一數字已降至1,202家,2024年的數字可能會更低。

《金融時報》報道說,該行業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持續放緩。中國經濟受到長期COVID疫情封鎖、房地產泡沫破裂和股市停滯的衝擊。隨著中美雙邊緊張局勢加劇,美國投資者也在大量撤出。

中國風投高管感到前景黯淡

《金融時報》採訪了11位風投公司高管,包括國有和私人基金的高管,以及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大多數人不願透露姓名,但他們所描繪的前景都是一致的黯淡。

「五年前,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者是中國最樂觀的人。」一位業內人士說,「現在他們很悲觀。你再也看不到他們了。」

據悉,風險投資公司正在解僱投資專業人士,在某些情況下,改為僱用律師或前法官,來處理投資失敗的償還條款。例如:「德恆」和「中倫文德」等律師事務所將之前從事IPO和收購的團隊轉向就贖回條款提供諮詢。

這也跟中共最高層的政治決定有關,那些打擊科技行業的政策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私營企業的環境——包括以壟斷或不符合共產黨價值觀為由,打擊私企以及繼續在商界掀起反腐風暴。

2020年11月,北京取消了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的在美首次招股(IPO),創始人馬雲被當局帶走「約談」,自此中國初創界開始走下坡路。

敢於冒險的企業家樂觀情緒被黨的管制系統性侵蝕了。「沒有甚麼好理由去創辦公司」,一名上海的連續創業者對《金融時報》說,「我們為甚麼要冒險?我們已經經歷了五年的創業失敗。」

黨粉碎了中國企業家的創業精神

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在一期自媒體節目中曾說,中國經濟結構是建立在企業家精神基礎之上的,建立在世界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並願意投資中國的基礎之上的。

「中國有很強的創業文化,但他(指黨魁習近平)粉碎了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在粉碎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執行習的策略過程中,他也粉碎了世界對中國的信心。」伊曼紐爾說。

根據三名不同的風險投資高管估計,中共國有基金目前已佔市場資本的八成左右。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創新專家表示,黨國正借用反腐時代的大背景在接管初創行業。

他說,「這與風險投資的精神相悖,因為風險投資從事的是高風險、高潛力的企業。」

《紅色輪盤》一書的作者、前房地產大亨沈棟表示,黨「扼殺了私營部門」。

「成功的企業家……可能會受到嚴密監控,無法將資金轉移到海外,他們的交易和公開聲明也會受到審查。」沈棟補充道,「(因為)他們的錢(被中共視為)是國有的。」

外國投資者減資甚至迴避中國市場

中國風險投資公司可利用的資金池正在縮小。投資者現在認為與中國接觸的風險太大,已經開始遠離對中國的任何投資。包括外國投資者、中國富人和企業投資者,都一直在撤資或減少對中國的投資。

「過去,關注亞洲的美國有限合夥人只想接觸中國基金,印度等其它市場很難引起他們的注意。」一名投資者告訴《金融時報》說,「今天,我們就像麻風病人一樣。他們離著八丈遠都不想碰我們。」

許多基金正在縮減中國的投資規模。《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說,字節跳動的投資者源碼資本去年裁掉了150名員工中的50名,而知名基金紅杉資本(原紅杉中國)和高瓴資本也削減了在中國的辦事處。

即使是北京認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行業現在也難以吸引投資。據IT橘子報道,2023年生物技術和製藥初創企業的融資額較2021年的峰值(1,330億元)下降了60%。

據公開文件和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紅杉資本、高瓴投資、五源資本(5Y Capital)、真格基金、DCM風險投資(DCM Ventures)、線性資本、順為資本、元生資本和啟明創投要麼增加了海外投資,要麼更積極地在美國和歐洲等市場尋找交易。

另一位上海高管表示,「人們正在用腳投票」,並質疑中國風險投資是否還能回到從前。

他補充說,因其團隊和投資都在中國,他別無選擇,只能留下來,「就像鐵達尼號,在船沉沒時只剩下揮揮旗子。」#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