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聖華學校位於沙田禾輋邨,是一所資助的天主教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3/24學年,學校提供總數22班,小一及小五各3 班,而小二至小四及小六各4班。學校小一派位學額有100個,自行分配及統一派位的學額約各半。校訓為「謙誠愛主」。
禾輋邨是沙田新市鎮發展計劃中,緊接著旁邊瀝源邨第二條落成的公共屋邨,自1977年開始入伙,天主教聖華學校的校舍在1977年伴隨禾輋邨落成啟用。但天主教聖華學校的前身,卻可追溯到在1949年中國主權易手前後,法國巴黎外方傳教女修會輾轉來港在香港薄扶林太古樓繼續福傳工作,並在1951年於現時薄扶林花園西北角第一及二座範圍成立的聖華學校。
巴黎外方傳教會早在1875年已在薄扶林興建了現存的法定古蹟伯大尼修院,前身用作來華傳教士的中轉站及療養所。傳教會羅若瑟神父等在1885年從太古洋行收購一座高級職員宿舍,附近居民俗稱為太古樓的利牧苑,修建納匝肋修院及印書館,直至1896年遷入當時新購入的杜格拉斯堡(即現香港大學大學堂)內,同時開始在利牧苑附近為有天主教信仰的員工及家庭建立教友村,並延續使用太古樓之名。巴黎外方傳教會先在1954年將印書館關閉,後在1974年將修院出售,而最後保留的太古樓在1976年賣予發展商,在1978年清拆後重建為現時的薄扶林花園。
聖華學校在太古樓創立時,英文名以「The Little Flower」起名,源於學校主保聖女小德蘭,人稱來自里修的小德蘭,其英文名普遍被喚作「The Little Flower of Jesus」或簡稱「The Little Flower」,而譯成中文「耶穌小花」及簡稱「聖華」,華字與花宇相通,亦很合適。聖女小德蘭在1873年於法國出生,在15歲時加入了在里修的加爾默羅赤足隱修院成為隱修女,離世時只有24歲,在生時希望前往越南及四川等當時法國在遠東的殖民地及勢力所及範圍傳教。教廷在1925年將聖女小德蘭封聖,後在1927年封她與聖方濟各沙勿略同為「傳教主保」。
聖華學校在1951年成立之初以太古樓的教友子女為主,由巴黎外方傳教女修會的修女負責教授小學程度的課程。當時學校只有兩層高,分上、下午校上課,有學生約125名。傳教會明之剛神父希望透過對外開放學校以接觸非天主教家庭,所以學校在1953年時已有約一半學生並非信奉天主教,特別多來自附近的薄扶林村、鋼線灣村及水菜田村等。因為太古樓在1976年已賣予發展商的關係,學校需要重置。學校在1977年遷往禾輋邨現址,校舍為一所六層高的火柴盒式建築,七層高的新翼在1999年落成啟用。學校在2001年合併上、下午校為全日制,後在2005年更名為現時的天主教聖華學校。
近年,天主教聖華學校多在不同日子以不同形式及名稱舉行開放日,供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亦不限於公眾人士前往參與。如以學校網頁中2024/25學年幼小聯繫活動的資料為例,在本文出版當天有學校簡介及親子手球體驗及「月兔奇幻之旅」兩個活動,均歡迎有興建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與。兩個活動連續舉行共3小時,首一個小時由舉行學校簡介會介紹幼稚園及小學的課程銜接,另有由負責訓練學校手球隊的香港女子青年U18手球代表隊教練負責的親子手球體驗,而隨後的兩個小時則以接近嘉年華會的形式,開放校園以將至的中秋為主題,設置不同的攤位遊戲及抽獎讓家長及其子女能夠樂在其中。而在今年(2024年)的12月,下年(2025年)的1月及3月,學校均會舉辦幼小星期六興趣班(如英語拼音、STEAM 及藝術體驗等)和學校簡介及體驗活動等活動,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預先報名參與,而在3月底亦會舉辦詳情稍後公佈的聖華開放日,模式估計可能與以往可供公眾人士前來參與的嘉年華會形式的開放日亦說不定。
如以剛過去的「聖華森之國開放日為例」,學校在今年五月的一個星期六下午,開放校園設置不少嘉年華會式的攤位,讓參加者透過遊戲認識學校的教學及九種正向品格主題,學校亦安排了學生們在內操場的舞台進行才藝表演,例如手鐘隊、合唱團及K-pop Dance等等,外操場的閃亮舞台除了花式足球及花式跳繩外,亦有空手道、爵士鼓甚至相聲等項目。學校亦特別在課室及圖書館等安排了學科展覽,在外操場設置了大型的充氣裝置等等,務求讓不同年齡的參加者玩得盡興,同時對學校的教學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