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在疫情後復甦不似預期,一直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25日)於社交媒體發文指,旅遊業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中的比重僅為百分之5至6左右,對推動香港整體經濟的作用有限。

帖文第1句首先問網民:「香港經濟有幾好?」,曾其後說只需出門走走,四處觀察一下便能夠有所體會。曾俊華稱,之前主要是零售和餐飲業叫苦連天,但最近看到一些來自商界的政界朋友「喊住」表示,不少中小企業和市民,由於銀行收緊貸款,可能難以支撐下去;也有建築界資深人士向政府求助,表示許多建築師行正在掙扎求存,希望政府推出更多外判合約,以協助業界渡過難關。

曾俊華質疑,旅遊業在香港GDP中的比重僅為百分之5至6左右,對推動香港整體經濟的作用有限;相反,商務、貿易及物流業則佔香港GDP的四成,若要振興香港經濟,應該從那些方面著手。

曾俊華透露,早前參加了一個由母校麻省理工學院(MIT)校友組織的晚宴,主辦方邀請了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Charlie Fine作為主講嘉賓。曾俊華讚賞Fine教授是供應鏈和價值鏈兩方面的專家,他主張於傳統物流供應鏈管理上再增值。因此,曾認為香港也應該在這方面進一步升級,才能與世界其他主要港口競爭。

有網民留言稱,連街邊不識字的市民都知道政府推行所謂的「盛事經濟」和「熊貓經濟」毫無成效,認為港官只是在做給上級看,目的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等待下一屆官員來收拾爛攤子。

另外,曾俊華亦分享早前到香港公園茶藝館,欣賞南音演奏家杜泳以及與兩位心光學校的演唱表演。他認為現在南音的聽眾或者不多,因為南音的曲子較少起伏,對一般人來說可能較悶。

不過,在20世紀初期,南音這種用廣府話說唱的曲藝相當流行。當時,由於娛樂方式較少,加上南音主要說唱民間故事,對於當時缺乏受教育機會的人來說,聽南音如同收聽收音機般,不僅能了解社會上發生甚麼事,還具備娛樂性。隨後,南音逐漸被粤劇吸收,甚至被其他大眾娛樂取代,逐漸式微。雖然南音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其單調平淡的說唱方式,讓這門表演技藝的傳承面臨相當困難。

因此,曾俊華建議,講廣東話的社會,尤其是香港,確實應該找方法,使這種表演藝術得以繼續傳承,而不至於成為絕響。@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