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在6月接獲824宗假冒客服騙案,今年超出首5個月總和,7月的同類騙案數字更上升至1,111宗,而最大一宗個案,受害人被騙超過450萬元。警方又指,騙案受害人有年輕化趨勢,其中20至29歲受害人佔整體數字超過兩成。
警方表示,「假冒客服」騙案數字近月有急升趨勢,由今年首5個月合共781宗,大幅上升至6月份單月的824宗、以及7月份的單月1,111宗。騙徒所假冒的絕大部份為大陸機構,包括WeChat微信、中資電訊商和淘寶等。
另外,騙案受害人亦有年輕化趨勢,當中以18至29歲的受害人佔最多(22%)、其次為40至49歲(19%),損失金額由250元至450萬元。其中單一損失金額最多的受害人為51歲本地男子,他收到自稱微信客戶服務騙徒的電話,被要求提交「保證金」,聲稱用於取消百萬保障計劃,最終損失逾450萬元。
由於「假冒客服」需要受害人進行許多網上操作,例如網上轉賬、開設虛擬銀行戶口等,而長者未必懂得這些操作;相反年輕人更常用淘寶、微信,甚至是電訊商的網上服務等,可能會更容易相信自己需要取消有關服務,因此騙徒會轉為針對一些較年輕的人下手。
警方表示,騙徒一般會先以短訊、電話等方式,廣泛聯絡潛在對象,聲稱自己是客戶服務人員,要幫助受害人處理扣賬服務,並在過程中詐騙受害人保證金、以及個人資料。
騙徒假冒微信客服 曾展示「職員證」
年過50歲的「A先生」早前接到自稱微信客戶服務的來電,對方指他參加了保險計劃,若不在當天取消,相關年費將在其名下銀行賬戶自動扣除,由於他早前曾將銀行賬戶綁定WeChat Pay戶口,以為兩者有關連,因此信以為真。
A先生隨後收到騙徒傳送的連結,以文字和錄音的方式與對方溝通。騙徒聲稱要證明A先生的身份及賬戶,要求他將「保證金」轉賬到指定的銀行賬戶;並要求A先生分享手機螢幕,方便對方指示轉賬「保證金」流程。另外,騙徒又要求A先生開設虛擬銀行賬戶,訛稱保證金將會退還至該賬戶,A先生亦要向銀行申請貸款,並存至指定戶口,他覺得程序不合理,於是報警求助。
A先生表示,事發時正在家中工作十分忙碌,希望儘快完成手續後繼續工作,於是按對方指示轉賬,騙徒亦曾向他展示職員證,直至對方要求他申請貸款,他才發覺有異。A先生在過程中曾轉賬逾30萬元予騙徒,幸好警方成功截獲大部份金額。
另外,警方將於8月中至9月底舉辦「防騙月」活動,重點宣傳防騙訊息,當中會針對大陸來港學生及「港漂」進行宣傳,亦會推出新的防騙宣傳影片,並於8月16日至23日出動防騙宣傳車和雪糕車於全港各區宣傳,提升市民的防騙意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