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德國企業重大破產案件增加了40%,企業的救援前景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糟糕。專家擔心情況將繼續惡化。

德國企業破產數量的增長速度超出了專家的預測。上半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歐元的企業有162家陷入財務困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1%。

這意味著破產數量再次大幅超過重組公司年初預期的30%增幅。破產公司包括旅遊營運商FTI、百貨連鎖店Galeria,和時尚集團Esprit等知名企業。

信貸機構Creditreform今年上半年登記了約1.1萬家破產企業,這是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房地產公司、汽車供應商和機械工程師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

德國聯邦政府經濟部發言人表示,破產浪潮的趨勢雖有所增強,超過了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這並不是一場廣泛的破產浪潮。然而,中型和大型企業尤其受到影響。

在德國這輪破產潮中,不僅破產企業的數量增多,陷入困境的企業成功重組的機會也越來越小,更多企業必須在破產程序中永久停止營運。杜塞爾多夫破產管理人Dirk Andres表示:「救援率正在下降,因為投資者認為尚未觸底。」即使是戰略投資者目前也非常謹慎。

重組諮詢公司Falkensteg的分析顯示:在279家被認為必須在2023年申請破產的企業中,到2024年上半年末,只有35%的企業可以通過出售給投資者或因為債權人同意破產計劃而得以挽救。3年前的同一時期,57%的案例實現了這一目標。

專家擔心情況將繼續惡化

德國企業越來越多地陷入困境,因為它們在新冠疫情期間受到削弱。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導致能源和材料價格上漲以及需求減弱。國際競爭中的劣勢境遇,例如缺乏熟練工人、缺乏原材料,以及許多公司抱怨的過度官僚主義,正在加劇這種情況。

全球危機和德國經濟前景不佳帶來的不確定性使企業重組變得更加困難。此外,高利率使得對陷入困境的公司的投資缺乏吸引力。

Falkensteg合夥人Jonas Eckhardt表示:「由於危機正在成為新的永久性狀況,這最終讓許多陷入困境的公司進一步陷入絕境。」

專家們還認為目前破產數量的增長也屬正常。因為在新冠疫情期間,企業獲得了數十億歐元的援助,申請破產的義務被部份暫停,現在則不得不面對疫情後效應。然而,如今破產潮對更大的公司的影響越來越大,相應地對整體經濟和就業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

德國信用評級機構Crif董事總經理Frank Schlein警告說:「破產數量連續十個月以兩位數百分比增長」,對他來說,「不談論破產變得越來越困難。」

哪些行業的破產壓力特別大?

據分析,目前這些行業的破產壓力特別大:

1. 房地產業

建築公司的破產數量增加了233%。去年,奧地利企業家Rene Benko的房地產公司資不抵債,破產浪潮由此開始。

2023年不得不破產的建築公司中,迄今為止只有21%得以倖存。由於高利率、建築成本增加和交付瓶頸,該行業正面臨需求下滑。房地產開發商和項目規劃者尤其受到破產的影響。德國最著名的建築公司之一格羅納集團也陷入了困境。

由於訂單不足,未來幾個月建築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裝修商Andres解釋說,一些建築材料製造商第一季度的銷售額與2021年相比下降了近60%,「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會影響建築公司」。

2. 時尚業

目前很多時裝公司資不抵債,面臨最終倒閉的威脅。最終,只有27%的受影響者找到了解決方案。3年前,幾乎75%的案例都實現了這一目標。

典型例子之一是前Reno母公司HR Group,該集團曾經是歐洲領先的鞋類零售商之一。與整個行業一樣,該公司最初也因在線零售商數量的增加而陷入困境。自疫情爆發以來,高昂的成本以及在通貨膨脹時期顧客減弱的購買力加劇了危機。

秋天,HR集團與投資者的談判失敗,不得不於1月初停止營運。慕尼黑時裝連鎖店Hallhuber和法蘭克品牌Madeleine的情況也類似。行業專家預計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因為許多時裝公司最近多次破產。

3. 零售業

時尚行業的不景氣,在整個零售行業也可以觀察到。在這裏,只有37%的破產公司設法避免業務完全關閉。3月底,Real連鎖超市關閉了最後45家分店,並將18家商店出售給競爭對手。上半年共有435家零售商破產,其中包括Galeria、卡迪威奢侈品百貨公司以及郵購公司Weltbild的核心公司。

Sportscheck證明零售業也存在機會。這家體育用品零售商隸屬於破產的Signa Holding,不得不於2023年底破產。意大利最大的體育用品零售商Cisalfa在3月份就宣布自己是新東家。

然而,如此短暫的破產程序在所有行業都變得越來越罕見。專家表示,過去,破產公司的解決方案通常會在大約4個月後找到,目前已需要6個月或更長時間了。

4. 汽車業

在汽車行業,只有41%的公司在申請破產後找到了解決方案。供應商尤其受此影響,生產內燃電單車或柴油車零部件的資不抵債的公司通常無法找到出路。

汽車行業正處於艱難的調整年,上半年的重大破產數量增加了67%。即使是生產電動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商也不能倖免。

在從傳統驅動轉向電動驅動的過程中,來自德國南部的Auto-Kabel或Franken Guss等供應商在研發方面進行了大量預先投資。但由於電動汽車銷售疲弱以及來自亞洲的競爭日益激烈,這些投資的回報比計劃要慢得多。

5. 機械和設備工程行業

在機械和設備工程領域,今年上半年破產數量增加了44%。好消息是:與其它行業相比,這裏破產導致業務關閉的情況較少,52%的公司得以倖存,儘管一年前這一比例仍為73%。

由於這些行業的公司被認為是世界市場的領導者,因此救援前景良好。許多處理長期訂單的機械工程師都在與成本上漲作鬥爭。專家表示,許多公司儘管狀況良好,但都經歷了短期流動性瓶頸。

6. 醫療保健行業

Falkensteg統計,今年上半年醫療保健行業出現17宗重大破產案例,增幅為31%。政府希望通過醫院改革採取對策。該行業協會抱怨說,診所不得自行根據通貨膨脹調整價格,但它們的成本費用與其它經濟部門一樣在增加。

不過,相比其它行業,該行業的境遇好得多,每兩家診所就有一個在破產程序中找到解決方案。例如,帕德博恩的聖文森斯醫院得以翻新。北威州破產的K-Plus集團也找到了一家新的提供商,但不得不關閉3家醫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