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隊在今屆巴黎奧運劍擊項目中奪得兩金佳績,除再次掀起港人的劍擊熱之外,重劍選手江旻憓(Vivian)膝蓋十字韌帶兩度受傷的經歷,也喚起不少人的關注。這個維持雙腳活動穩定的軟組織,可能在劇烈運動時「啪」一聲便撕裂,到底會出現甚麼症狀?日常運動又可怎樣預防?註冊物理治療師巫柔潔(Chloe)會由淺入深,為讀者一一解答。

膝蓋十字韌帶撕裂會影響日常行動,患者會出現腫痛、行路乏力等癥狀。(Fotolia)
膝蓋十字韌帶撕裂會影響日常行動,患者會出現腫痛、行路乏力等癥狀。(Fotolia)

行路「鬆鬆哋」是撕裂癥兆之一

膝關節構造可謂十分精巧,除了承受身體重量外,還可讓我們靈活地進行站、走、跳、跑等動作。十字韌帶在關節前後各有一條,使大家腿部能屈能伸,並作適當旋轉,惟當遇到突發而來的跳躍、急停、轉身動作或者受大力撞擊,均有可能造成撕裂。

Chloe說,十字韌帶開始撕裂時未必即時「啪」一聲完全斷掉,此時活動穩定度已下降,或會走路時會感到「鬆鬆哋」、不能發力、出現膝部發炎等癥狀;與一般肌肉無力引致的「發軟蹄」不同,十字韌帶撕裂患者的膝蓋無法控制「對位」,即要稍為調整角度才可繼續走路,下樓梯或斜路時感到無力。

前十字韌帶(ACL)斷裂的高危群組不限於運動員、過重或曾扭傷該部位的人,Chloe引述多項研究指,女性運動員遭遇ACL損傷的風險大約是男性運動員的2至8倍,而範圍的差異取決於各種因素,包括運動類型、研究方法和樣本人口,女性受盤骨較寬、肌肉力量、激素水平和生物力學(即女性跳躍和落地時的姿勢和動作模式)的因素影響,故受傷風險較男性高。

註冊物理治療師巫柔潔(Chloe)為讀者拆解哪些高危運動,以及受傷後治療方法。(唐健豐/大紀元)
註冊物理治療師巫柔潔(Chloe)為讀者拆解哪些高危運動,以及受傷後治療方法。(唐健豐/大紀元)

她續說,ACL斷裂在任何年齡層都可發生,以16歲至20多歲的年輕人較普遍,因為他們開始接觸高強度運動訓練,但身體的肌力不足,故很易受傷;另一些高危群組還包括高齡和患有膝內翻(俗稱「O型腳」)的人,她提到,曾接觸一名約70歲清潔工的個案,因膝關節長期勞損而斷裂。

重力落地易傷 某些運動比劍擊更高危?

江旻憓曾在2017年和2019年意外跌倒,導致雙膝十字韌帶受創,劍擊本身是否屬高危運動?Chloe指出,ACL通常因不堪腳部落地和扭動的壓力而斷裂,當中手球、籃球、欖球等接觸性運動(Contact Sports)、體操和滑雪等受傷風險較高。本身是大專校隊駐場物理治療師的她,還記得曾有一隊女子手球校隊有半隊隊員在不同時候斷了十字韌帶,可見高危程度。相反劍擊也常有一般運動的急剎、急停和左右移動等動作,但較多是腳踝扭傷或四肢關節勞損,故並非較高風險。

即使大家不是運動健將,在平日遇上突發意外都足以扭傷十字韌帶。Chloe說,由於普通人的肌肉反應度未必如運動員般高,難在遇到外力時及時支撐,簡單如上落小巴時踏空或在路上滑倒時都有機會扭斷。她透露近期接到一名33歲的年輕女子個案,因在屋內失足跌了3級樓梯跌斷十字韌帶,目前已接受約3個月復康治療,包括平衡力和重力訓練,惟日後行動上仍要小心翼翼,避免再次因傷斷裂。

江旻憓雙膝十字韌帶曾受創,Chloe指劍擊也常有一般運動的急剎、急停和左右移動等動作,但較多是腳踝扭傷或四肢關節勞損,故並非較高風險。資料圖片。(港協暨奧委會)
江旻憓雙膝十字韌帶曾受創,Chloe指劍擊也常有一般運動的急剎、急停和左右移動等動作,但較多是腳踝扭傷或四肢關節勞損,故並非較高風險。資料圖片。(港協暨奧委會)

AI助運動員精準復康 可回復8至9成

十字韌帶斷裂的「手尾」到底可有多長,Chloe說要視情況而定,治療方式大致分非手術治療及重建手術兩種,她提到患者多數會同時傷及膝關節周邊組織,包括內側副韌帶、內側半月板等,部分個案的半月板會蹺起來,需要動手術切除,術後也會面對退化和發炎情況,影響復康進度。例如今屆奪得一金兩銀一銅的巴西女子體操名將安達迪(Rebeca Andrade)在4年內3度斷十字韌帶,在接受手術後逐漸康復起來。

膝蓋在術後初期會腫脹和無法屈伸,Chloe表示,物理治療師針對運動員提供較完整的復康訓練,會在患者術後首3個月先進行消炎和運動治療,包括利用衝擊波、針灸等方法,回復關節的完全活動幅度,「叫醒」四頭肌、小腿肌、臀肌、膕繩肌分擔力量,以減低十字韌帶再受傷的機會,同時加入合適的力量訓練,踏入第4個月加入緩步跑、多向跳動等訓練,患者到第6至9個月可恢復專項訓練或重投賽場。

她說運動員復康期間會獲心理輔導,既減低再受傷機會,同時提高練習比賽時的信心,因此膝關節活動能力可回復至原本8至9成。她還說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現今運動員可獲得更具針對性的治療,例如運用AI技術分析運動員單腳站立和深蹲的影像,每月監測雙腳和髖關節的狀況,同時可達到訓練功能。

運動員可獲得更具針對性的治療,例如運用AI技術分析運動員單腳站立和深蹲的影像,同時可達到訓練效果。資料圖片。(UCLan圖片)
運動員可獲得更具針對性的治療,例如運用AI技術分析運動員單腳站立和深蹲的影像,同時可達到訓練效果。資料圖片。(UCLan圖片)

復康應做到底 平日宜多訓練大腿肌

一般無運動底子的患者,復康之路又會怎樣?Chloe說不少人以為只要能重新走路便毋須繼續物理治療,但這令膝蓋的復康無以為繼,日後十字韌帶很易再受傷,故她建議患者持續進行療程,以及加強肌力訓練,不能因小小不適而不做運動,或隨意跑步或游泳等當作復康方法。

Chloe建議港人平日可多進行深蹲,配合在飲食上攝取足夠蛋白質,以強化十字韌帶和大腿肌肉。她又提醒大家在運動時要穿著合適的鞋,運動後要為雙腿進行正確的拉筋姿勢放鬆肌肉,每個動作分3組進行,維持大約10至15秒,減輕勞損肌肉的機會,從而保護膝關節。@

Chloe為大家示範一組4套正確拉筋動作,圖中左方是針對大腿前肌肉的正確姿勢,即大腿和身軀挺直成一直線;右邊是港人常犯的錯誤動作。(唐健豐/大紀元)
Chloe為大家示範一組4套正確拉筋動作,圖中左方是針對大腿前肌肉的正確姿勢,即大腿和身軀挺直成一直線;右邊是港人常犯的錯誤動作。(唐健豐/大紀元)

圖為針對髂腰肌的動作,身體首先向前,然後將前腿屈膝,後腿膝蓋著地和腳尖踮地。(唐健豐/大紀元)
圖為針對髂腰肌的動作,身體首先向前,然後將前腿屈膝,後腿膝蓋著地和腳尖踮地。(唐健豐/大紀元)
港人常做的小腿肌肉拉筋動作,可分淺層(圖左)和深層(圖右)兩種。(唐健豐/大紀元)
港人常做的小腿肌肉拉筋動作,可分淺層(圖左)和深層(圖右)兩種。(唐健豐/大紀元)
圖為伸展後大腿肌肉的正確動作。(唐健豐/大紀元)
圖為伸展後大腿肌肉的正確動作。(唐健豐/大紀元)
圖為拉伸臀部肌肉的動作,將其中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膝上。(唐健豐/大紀元)
圖為拉伸臀部肌肉的動作,將其中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膝上。(唐健豐/大紀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