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算將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平台升級為「醫健通+」,當中牽涉大量病人敏感資料,並涉及眾多持份者和用戶,醫務衞生局預計,升級的網絡安全與品質保證服務開支,需約1.26億元,佔升級的總預算約一成。
醫務衞生局今(31日)提交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補充文件提到,上述的網絡安全與品質保證服務開支,涵蓋四大範疇,包括網絡安全設計和架構、獨立安全風險評估和審計、網絡安全監控、警報和反應措施,及提升整體電子健康生態系統安全標準。
文件引述高德納諮詢公司(Gartner)去年發布的一項資訊科技研究調查,顯示全球不同行業組織的資訊系統開支中,網絡安全普遍佔約6%至10%。
員工開支五年度4.61億元
文件透露,開發「醫健通+」非常複雜及規模龐大,醫管局將聘用60名具備相關資歷的專業人員,專責統籌「醫健通+」五年計劃,特別是研發及推行核心項目。開發小組包括28名醫療信息人員丶27名資訊科技人員,及5名項目管理及核心行政人員,涵蓋不同專業範疇。
至於有關醫管局員工的總成本,涉及2024-25至2028-29的五個財政年度,約4.61億元。當中人均最高薪的,分別是各一名總醫療信息經理及總行政經理,每年開支為337萬5,210元。
局方又透露,醫管局會從市場採購合適的資訊科技營運服務,支援及配合開發小組的工作。現時,醫管局經公開招標方式,向9間本地和境外(包括大陸)的外判承辦商,批出常備承辦協議,以提供不同類別的資訊科技專業服務。
有關服務包括雲端架構和應用設計(2間)、移動應用程式設計和開發(2間)、應用系統開發和測試(3間)、網絡安全評估和審查(3間)以及資訊科技營運和實方色服務(2間)。
近600萬市民登記 系統涵蓋臨床摘要等資料
政府早前透露醫健通的普及情況,截至2024年5月底,全港所有43間公營醫院、330間公營診所、13間私家醫院,以及約3,060間私營醫護機構(包括診所、安老院舍及提供醫療服務的社福機構),均已註冊為醫護提供者,涉及逾5,550個服務地點。此外,約1.26萬名醫生(佔註冊醫生總人數約80%);約775名牙醫(28%);890名中醫(8%)及約40,805名其他醫護人員,共約55,070名醫護人員已登記,並可取覽醫健通上的電子健康紀錄。
市民登記方面,在2019年至2024年5月底,登記醫健通人數由120萬大幅增加5倍至近600萬(即全港總人口約80%)。有關增幅主要是因為政府在疫情期間,透過醫健通平台推行全民新冠疫苗接種計劃下接種及記錄的工作,並將醫健通登記與預約及接種流程一體化。
在各個年齡組別中,16歲以下年輕人的登記人數仍較為遜色,只佔該組別總人口約44%。
現時醫健通系統的可互通資料範圍,涵蓋11個類別的電子健康紀錄,包括個人資料;敏感及藥物不良反應;住院、到診及預約資料;診斷、手術及其它醫療程序、藥物;臨床摘要;出生及防疫接種紀錄;化驗及放射報告;其它檢查報告;醫療轉介資料;觀察及生活方式紀錄;及醫療證明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