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中共當局的補貼政策推動下,中國大陸的光伏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今年以來全行業陷入虧損,光伏板塊年初至今總市值累計蒸發約5,573億元(人民幣,下同)。
專家認為,解決產能過剩的辦法只能是把過剩的部份打掉、消化掉,該破產的破產。「新三樣」都有產能嚴重過剩問題。
全球最大光伏企業預虧48億元至55億元
「光伏」是光生伏特的簡稱,是指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太陽能是綠色能源最重要的組成之一。太陽能板是中共產業戰略中的「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之一。
2023年,中國的「新三樣」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但才經過半年,光伏全行業陷入虧損。
全球最大的光伏企業隆基綠能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今年上半年淨虧損48億元至55億元。該公司總市值最高點約5,500億元已跌破1,000億元。矽料巨頭通威股份發布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淨虧損30億元至33億元。
截至7月9日,已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光伏行業是預告巨額虧損公司數量最多的行業,其中隆基綠能、通威股份、TCL中環、愛旭股份、雙良節能、京運通和弘元綠能等7家公司最高預虧超過10億元。
對於光伏企業虧損連連,台灣總體經濟師吳嘉隆對大紀元表示,根本問題在於產能過剩,「新三樣」全都有這個問題。
「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是,第一個就是國家補貼,第二個就是低波峰現象。」他說,低波峰現象就是太多人模仿別人的成功商業模式,發現這個領域可以做,很多人跳進來。
美國華裔經濟學者黃大衛也深有同感,他對大紀元表示,「首先要明白,中國光伏產業都是依靠政府補貼、津貼來盈利的,基本上是政府政策支持的一窩蜂就上去獲取政府的補貼,而往往由於有政府補貼,所以他們就並不在乎去怎麼降低成本,同質化質量差、同質化嚴重。」
「現在來說歐美都開始反傾銷,而國內的補貼開始減少,或者說它關稅增加的部份比補貼還要多的時候,它就會發生虧損。」
一些製造商為保持市場份額而賠本經營
吳嘉隆說,如果國內需求不足,有產能過剩的話,還可以消化。但是,「解封之後,看不到那個期待中的經濟復甦。這個問題已經反映出內需嚴重收縮,包括儲蓄在上升,消費在走低,表示很多人寧可儲蓄也不敢消費。」
「這樣的結果國內需求一再收縮,信心下降,然後很多的產能過剩問題都得不到消化。」
「內需不足,就對外銷售。問題是國外市場消化不了這麼多了。一開始國外市場還接受中國的產品,但是現在國外市場也吃不消,」
根據能源智庫Ember公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太陽能電池板近一半出口到歐洲。伍德麥肯茲數據顯示,儘管產量飆升,但價格暴跌導致去年中國太陽能出口收入下降5.6%。
產能過剩引發價格戰,2023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大跌,其中矽料價格跌幅超過七成,組件價格跌至歷史最低點。
伍德麥肯茲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師孫懷彥(Huaiyan Sun)對外媒說,產能過剩促使中國太陽能電池板成品的價格在2023年下降了42%,一些僅生產組件的中國製造商為保持市場份額而賠本經營。
中國光伏產業或出現大量爛尾現象
產能過剩導致光伏製造商負債率大增,越來越多光伏項目出現延期現象,外界擔憂,中國光伏產業會出現大量爛尾現象。
華夏能源網統計,截至2023年9月底,118家光伏企業總負債規模合計高達1.76萬億元,其中24家企業負債率超過70%、4家企業超過90%。
據中國行業媒體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近期報道,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大量光伏項目出現延期,幾乎覆蓋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包括工業矽、多晶矽、光伏電池設備研發及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等。
據中財網報道,在去年5月的SNEC光伏大會上,隆基綠能的董事長李振國表示,光伏行業已經出現了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那些財務狀況較差和技術不先進的公司面臨的風險最大。
他估計,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將有一半以上的光伏製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吳嘉隆表示,「產能過剩這個問題就只能把過剩產能打掉,把過剩的企業破產掉,把過剩的就業機會裁員掉,真的就只能這樣子,剩下的就是早點這樣做早點好,打掉重來,會比在硬撐下去來得好。」
產能過剩情況下 大陸光伏產業還在擴大生產規模
中共政府的補貼政策推動下,大陸光伏產業產能遠超全球的需求。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到2023年底,中國光伏成品組件的年產能為861吉瓦,是全球組件安裝量390吉瓦的兩倍多。
不過,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大陸光伏產業還在擴大生產規模。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和瑞斯塔德能源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的預測,隨著包括隆基綠能在內的中國重量級企業的發展,今年的產能有望再增加五六百吉瓦。
獨立智庫氣候能源金融機構(Climate Energy Finance)的中國能源政策分析師董旭陽(Xuyang Dong)對外媒表示:「預計中國將於2024年投產的矽片、電池和組件產能足以滿足目前至2032年(9年)的全球年需求量。」
黃大衛認為,「它(扶持光伏產業)是一個產業政策的導向,而不是靠市場來調節企業的生產,所以這是必然的,是計劃經濟的原因,導致這種生產跟市場不配合。」
吳嘉隆表示,「它(中共)現在沒有經驗去應對產能過剩之下的經濟,它們也不懂。」
「一開頭完全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這樣的問題,國家拚命給補貼,以為這樣可以刺激經濟,結果搞了半天是變成產能過剩。現在不管是房地產、鋼鐵、太陽能板甚麼的,全部都是這個現象。」他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