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候公屋時間長為人詬病。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今日(19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透露新界區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一般較市區或擴展市區的申請,平均短約1年。由於未來新公屋單位主要集中在新界,料輪候新界區的公屋申請者,會較快獲編配單位。

戴尚誠稱,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反映過去12個月內,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所輪候時間。但由於實際輪候時間,取決於多項因素,故不能用作估算正在輪候公屋申請人,獲編配公屋的所需時間,形容相關數字其實「無太大意義」。

其續指,各個分區不同家庭人數申請以及最新公屋編配進度,其實更能估算上樓所需時間,所以房屋署每月都會公布各分區最新公屋編配進度,以及按各申請地區和家庭人數等數據,協助申請者估算。

戴尚誠表示,按2023年的分析顯示,輪候新界區的公屋一般較市區短約一年,因應將來新公屋集中在新界,預期輪候新界區的申請者,會較快獲編配單位。 

議員陳勇建議當局可考慮一次向申請者,提供三個公屋選項,以加快編配公屋。但戴尚誠回覆,如三個公屋選項,要先等相關申請者選好,才能將棄選兩個單位予其他申請者選擇,反會延長其他申請人輪候時間,做法未必適合。

議員李振強則倡鼓勵低收入、有能力的基層和年輕人積極工作,避免躺平,若申請人對社會有貢獻,或幫助政府推廣環保,申請公屋可加分,更快獲編公屋。戴尚誠回應指,不鼓勵年輕人過早申請公屋,並認為家庭中有長者小孩的申請者,住屋需求會更殷切,所以此類人士應要較快獲得編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