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歲以上人群中,與骨質疏鬆相關的骨折風險會明顯增加,並會顯著增加死亡率。一項新研究指出,老年人髖部骨折後,存活率甚至比美國第二大癌症殺手大腸癌更低。

髖部骨折又被稱爲老人殺手,是指股骨(俗稱大腿骨)在近髖關節位置發生斷裂。今年5月,美國骨與礦物質研究學會期刊JBMR Plus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老年人骨折後的存活率大大降低,尤其是髖部骨折預後最差。

髖部骨折存活率偏低

該研究調查了98,474名在2011年至2015年,不同部位發生骨折的65歲以上患者,並根據性別、年齡、居住鄉村或城市、跟骨折風險相關的合併症,將他們與非骨折隊列進行1:1匹配。研究人員經過最長6年的隨訪後,評估患者骨折後的總存活率,以及與非骨折隊列患者相比的相對存活率。

結果發現,髖部骨折後的生存機率最低,其次是脊椎骨折。髖部骨折患者的1年總存活率,分別為男性67.7%,女性78.5%。脊椎骨折的男性和女性患者,1年總存活率分別為75.5%和84.9%。相比之下,未骨折參與者,無論性別,1年總存活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在髖部骨折患者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32.3%)的男性和不到一半(44.7%)的女性存活超過5年。脊椎骨折的男性和女性,5年總存活率分別為37.6%和54.1%。

其中,85歲以上的患者預後最差,男性髖部骨折的5年總存活率最低,僅有17.9%,男性脊椎骨折5年總存活率為19.7%,女性髖部骨折和脊椎骨折的總存活率略高一些,分別為30%和35.7%。

此外,研究發現,與非骨折隊列相比,髖部骨折5年後的相對存活率最低,男性為49.9%,女性為65%。脊椎骨折5年後的相對存活率略高,男性為53.9%,女性為72.7%。

研究還發現,女性患者骨折後的存活率往往比男性高,但同時女性發生骨折的風險也比男性高得多,而且非常容易發生後續的連續性骨折——這部份死亡佔到女性骨折總死亡的三分之二。

該研究主要作者、加拿大拉瓦爾大學醫學教授Jacques Brown在新聞稿中表示,「大多數類型的骨折,患者在骨折後一個月內,存活率急劇下降,患者5年存活率與一些常見癌症相似甚至更差。」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提到在這些參與者所在的地區,2012年至2016年確診癌症的患者的5年相對存活率,男性前列腺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為94%,女性乳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為89%。

此外,美國常見的癌症類型中,黑色素瘤皮膚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平均為94%,美國第二大癌症殺手大腸癌的5年相對存活率為65%

對比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髖部骨折的5年相對存活率,低於以上幾類癌症。

造成骨折存活率低的幾種原因

研究發現,在骨折發生前一年,參與者中32%至45%的女性和7%至14%的男性,都接受過骨質疏鬆症治療,其中脊椎骨折患者接受治療的比率更高;與其他部位骨折患者相比,脊椎骨折患者使用阿片類止疼藥治療(可能由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的比例也最高。

除了進一步證實,先前缺乏抗骨質疏鬆治療與骨折後死亡率增加有關,研究人員還討論了65歲以上老年人骨折存活率過低的其他原因。比如,後續骨折是1年生存率降低的潛在短期驅動因素,因為初次骨折會增加後續骨折的風險經手術治療的患者的圍手術期併發症,也被證明會增加骨折後最初幾個月的死亡率;還有,老年人整個機體的衰弱,與過高的死亡率相關,而且衰弱可能會在骨折後進一步發展,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著重關注骨折患者預後,以及相應的改善預後的干預措施,從而提高老年人骨折的存活率。Brown強調,「這些觀察結果凸顯了改變我們對這些患者態度的緊迫性,並按照美國骨與礦物質研究學會的建議,在出院前為他們提供二級預防干預措施。」

髖部骨折風險隨年齡增長加大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介紹,髖部骨折在美國很常見,每年會有35萬例髖部骨折事件。

年輕人發生髖部骨折,通常是由於車禍等嚴重創傷。隨著年齡增長,骨骼會變得更脆弱,50歲以後,每增加10歲,髖部骨折的發生率就會增加一倍。因此,大多數髖部骨折發生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老年人摔倒是最常見的原因。

五步預防髖部骨折

老年人髖部骨折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不僅增高死亡風險,而且康復難度大,可能會造成喪失生活獨立性、生活質量下降,並因而變得抑鬱。

約翰霍普金斯代謝性骨病中心醫學主任Deborah Sellmeyer博士在官方網站表示,「老年人在髖部骨折手術期間或手術後,可能會出現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比如血栓、感染和心律失常。」她認為,因此要盡最大努力預防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以下五步驟,可幫你有效預防髖部骨折:

1.篩查骨密度並保持骨強度:建議所有65歲及以上的女性,以及骨折風險較高的年輕女性都要進行骨密度測試。Sellmeyer博士表示,篩查骨質疏鬆可以讓醫生為你做出治療方案,幫你保持骨骼強健,避免骨折。

男性年齡超過70歲,或者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如潑尼松(Prednisone)等,因而面臨骨骼變薄的風險,需要與醫生討論做骨質疏鬆症的檢查。

 2.保持肌肉強健:保持肌肉力量、耐力和平衡的運動,可以降低滑倒、跌倒和絆倒導致骨折的風險。有研究發現,定期鍛煉可將老年人跌倒風險降低14.3%。

 3.吃出健康骨骼:50歲前的女性和70歲前的男性每天應攝入1,000mg鈣,50歲以上的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每天應攝入1,200mg鈣。Sellmeyer博士指出,還需要維他命D來幫助吸收鈣,建議70歲前每天攝入600 IU維他命D,70歲後每天攝入800 IU維他命D,這種組合可以降低骨折風險。

另外,每天要吃大量富含鉀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和菠菜。Sellmeyer博士及其同事在早前的一項研究中就發現,鉀這種礦物質對鈣代謝有積極影響。此外,蛋白質也有助於維持肌肉質量和幫助骨骼生長。

4.核查眼睛和藥物:如果你在走路時感到昏沉、頭暈、虛弱或失去平衡,請讓醫生進行藥物檢查,有些處方藥可能引發這類導致跌倒的副作用。還需要及時進行視力檢查和更新眼鏡度數,清晰的視力也能幫助你避免跌倒。

5.整理居家環境:許多跌倒都發生在家中,其實簡單的改變就能降低跌倒的風險。例如保持地面和樓梯無雜物,或在樓梯上安裝扶手;在浴缸和浴室地板上使用防滑墊,或在浴缸和淋浴間安裝扶手;移走薄地毯;改善照明。此外,赤腳或穿著襪子行走,都可能會增加跌倒風險,在家裏也要穿合腳的鞋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