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去年對歐洲的直接投資再創新低。專家分析認為,主要是中國本身經濟持續下滑,歐中關係因為俄烏戰爭惡化,歐洲逐漸認識到中共威脅而加快「去風險」等原因所致。未來中歐經貿摩擦會更多,中國對歐投資下降趨勢仍將持續。

中國對歐直接投資創13年新低 專家分析原因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及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6月6日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2023年對歐洲(歐盟27國及英國)的直接投資只有68億歐元,比前一年又減少3億歐元,再次刷新2010年以來的最低投資紀錄。

報告顯示,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的最高峰是2016年的475億歐元,其後一路下滑,2019年疫情前是142億歐元。去年只剩68億歐元,不及高峰時的15%。

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鄭政秉6月9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過去出口的狀況一直不錯,但是這兩年的狀況在變化中,特別是2023年之後,經濟急轉直下。「雖然它帳面上還是維持了5%左右的成長,但是它真實的狀況非常糟,它出口的狀況也很糟,所以它整個對外投資的總量也在下降。」

鄭政秉表示,除了以上的中國經濟衰退之外,另一個原因是中歐之間的地緣政治也在發生變化。北京一直竭力分化歐美,拉攏歐洲,在英、法、德三個西歐大國集中投資。但現在歐洲逐漸認識到了中共的威脅,尤其是在俄烏戰爭中,北京對俄羅斯各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讓歐洲國家非常擔憂,紛紛加速對中共的「去風險」。

「整個歐洲對中國不管是叫做decoupling(脫鉤)還是derisk(去風險),基本上都慢慢地跟美國靠攏。不管是個別國家跟歐洲執委會,它們越來越把跟中國(中共)的關係視為一個敵對的關係,這也使得歐洲對中國的整個投資,它的審核變得越來越緊、越來越嚴格。」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對歐洲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歐美這幾年都在加強對外資的國家安全審查,而且越來越嚴格;第二,雙方涉及新疆維吾爾法案等人權或貿易上的糾紛也都在繼續,甚至雙邊投資協定也還在擱淺當中。

「第三個,我們估計應該是中國現在財政吃緊,所以海外的國企大部份的錢是匯回中國大陸內部的。國內的經濟不好,它(中共)能夠進行海外擴張的動力也就有限。」

中共找破口動作明顯 分析:歐洲有待整合防破口

中共以個別中、東歐國家為跳板,對歐洲進行滲透、擴張的企圖越發明顯。

前述報告顯示,中國近70%的新資金投入到電動車相關領域。44%的直接投資(FDI)流向匈牙利。

中國電動車龍頭企業比亞迪(BYD)已經宣布2026年將在匈牙利設廠造車。報告統計,中國在歐洲電動車投資領域的投資比重自2022年的41%升至2023年的69%。

鄭政秉表示,中國在現在對整個歐洲的投資,突出在匈牙利,因為匈牙利政府非常親中,中共不管是電動車或者電池,都在匈牙利建立起規模最大的工廠,這樣它可以避開將來跟歐洲的貿易戰。

「中國(中共)的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這個新三樣,不管是美國和歐洲國家,都非常的忌諱,可是中國(中共)也在找破口,避免關稅的制裁,在匈牙利製造之後,就等於是在歐盟內部的製造。」

他指出,中共在「一帶一路」整體投資總額在下跌,因為它自己的財力不行了,但是對中歐和東歐的一些小國家,像匈牙利或塞爾維亞,它可以撒錢出去,會有一些零星的合作。

「現在就要看整個歐盟可以整合到甚麼程度,如果整合得很密切,中共不容易找到破口。如果歐洲仍然是處在目標不一致的情況,中共在中歐跟東歐,還是有破口。」

分析:中共的新三樣傾銷引反彈 對歐投資將持續下走

MERICS和Rhodium的報告提到,在中企財務轉弱、歐洲國家對中資管控增加,以及中歐貿易關係緊張迫使中國企業重新權衡在歐洲市場的發展機會等因素影響下,預計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將持續在低迷狀態。

由於自身經濟復甦無力,國內消費市場疲弱,中共大肆向全球傾銷電動汽車、太陽能板、鋰電池所謂「新三樣」綠色產品。歐洲則啟動反傾銷調查,即將對中國進口電動車施加「反補貼」懲罰性關稅。

鄭政秉表示,中國的「新三樣」因為生產過剩,用補貼的方式,傾銷到全世界,歐洲是受害最深的,所以審核比較嚴格,對中國的投資,歐洲整體上的疑慮也會再增加。同時,中國的經濟未來會越來越糟,光一個房地產就沒辦法解決,加上美國的科技制裁,中國在尖端領域的發展也在受限;再有在地緣政治上的顧忌,使歐美跟中國的合作將會大幅的萎縮。

「不管從經濟面跟地緣政治面來說,中國(中共)的未來都是悲觀的,對外直接投資數字應該會繼續往下走。」

王國臣也表示,中美或中歐的爭拗已涉及到很多的經濟安全領域,對於中國的電動車補貼和大量的傾銷問題,歐洲應該不會退縮,而且接下來經貿上的糾紛會越來越多。#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