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今日(9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如果香港能繼續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不僅對香港有利,對中國也有好處。文中亦呼籲政府清楚說明法律的紅線,重建外界對香港的信心;亦要作策略考慮,消除外界對香港在2047年之後如何定位的疑慮。

曾俊華於Facebook帖文中承認,雖然香港在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步伐並未如預期,香港在國際上的位置,以及歐美對香港和中國的政策都有所變化,但來自中東、南美洲、非洲的國家對投資香港的興趣卻增加了,他形容為「有危亦都有機」。

最近,曾俊華跟一位負責管理卡塔爾王室家族辦公室資產和投資的人見面,他們的辦公室位於多哈,多年來從未投資過亞洲市場,但最近開始考慮投資香港的可能性,所以特地來香港了解投資環境。

在見面時,該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問了曾俊華很多問題,曾俊華稱部份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例如,他問到既然「一國兩制」對香港繼續實施資本主義如此重要,為甚麼政府不直接宣布「一國兩制」永久實施和取消2047年的期限。曾俊華透露,過去也有其他投資者問過同樣的問題,他從邏輯上同意這種想法,所以希望中共當局能夠作策略考慮,消除外界對香港未來定位的疑慮。

曾俊華嘗試向該負責人解釋香港的優勢,例如可以自由兌換貨幣,沒有資產增值稅和遺產稅。不過,對於中東國家來說,低稅率並不是誘因,因為當地的利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基本上都是零。

曾俊華籲清楚說明法律紅線

帖文亦承認香港現在的經濟前景並不明朗,但曾俊華認為香港仍「有得搞」,雖然大家可能覺得他過於樂觀或不願認輸。他提到幾天前跟時任Morgan Stanley亞洲區主席、經濟學家Stephen Roach一起喝茶聊聊舊事。他們同樣認為,香港必須繼續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中國城市,這正是香港的生存之道。如果香港能繼續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不僅對香港有利,對中國也有好處。

曾俊華續指,要讓香港保持這個地位,而不是被人說成是「遺址」,最終還是要重建大家對這個地方的信心,例如清楚說明法律的紅線,讓大家不用擔心觸犯這個法或那個法。當國際社會恢復對香港的信心後,港府應該對外加強宣傳,特別是集中在商貿物流這些香港的強項,然後爭取更多的國際航線飛來香港,更多國際船公司船隻停泊於香港的貨櫃碼頭。

他認為,當香港經濟的主要命脈恢復活力,自然就會帶動整體經濟;如果只是做些微調,小修小補,作用有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