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被開具「罰單」的國有企業多達21家。6月5日,「國企造假」登上熱搜,引起廣泛討論,輿論主要聚焦於錦州港等被查出涉及財務造假的上市國企。
繼ST中泰(中泰化學)、ST瑞科(國瑞科技)之後,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錦州港(ST錦港)6月1日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據查,錦州港是通過與7家公司開展無商業實質的貿易業務,最終達到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和利潤總額的目的。2018年到2021年,公司合計虛增營業收入逾86億元。
《大眾日報》旗下媒體「第一風口」報道,錦州港只是從嚴監管的一個縮影——尤其對於有規模和國資背景的企業。隨著「倒查10年財務數據」等強制措施的逐步落實,越來越多有規模和國資背景「背書」的企業被查出存在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報道稱,在資本市場中,國企曾經被稱為股民的「避風港」。在投資者看來,國企有天然的信任感與安全感。而這種背書與信任卻成為企業違法違規的「保護傘」。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今年以來,國有企業「因違規行為」受到監管處罰高達119次,較上年同期增加45家。其中被處罰兩次以上的企業有35家,較上年同期增加16家。
因「違法違規行為」被開具《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國有企業多達21家,較上年同期增加13家。21家企業中只有ST中泰被出具2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另外,還有7家國企已在今年內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值得一提的是,因虛增收入、欺詐發行債券,恒大地產及其時任董事長許家印被處以頂格罰款,合計罰款41.75億元。作為恒大地產審計機構的羅兵咸永道也捲入案中。近日,羅兵咸永道接二連三地丟失審計業務大單,中國石油等上市央企短時間內接連取消與其的合作。
根據Wind數據,2023年,羅兵咸永道A股年報審計客戶共107家,當期獲得的審計收入靠前的中國客戶,主要來自金融、電訊、工程等行業。前十大客戶,三家來自金融業,分別為中國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三家則來自央企,為中國電信、中國石油、中國中鐵;另外四家則包括上海醫藥、上海電氣等大型上市公司。
目前,中共當局已將經濟安全視為政權穩定的重要組成部份,甚至中共國安部已於去年下場「維穩」,聲稱「將不遺餘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原北京律師賴建平此前對大紀元表示,「這暴露了中國經濟的現狀有多麼糟糕,而且當局已無計可施。」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去年至少有138家A股上市公司或相關方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涉及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東等,同比增長79.22%。#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