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6月4日),智庫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The Offici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um/OMFIF)表示,由於低收益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各國央行對人民幣興趣減弱,越來越多的全球儲備管理者計劃增加對目前高收益美元的敞口。

美元是最接近全球貨幣的貨幣。與任何其它貨幣相比,美元是更多國際交易的首選支付方式,也是世界各國(無論是友好國家還是敵對國家)的主要儲備貨幣。

美元在全球範圍內的突出地位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即使有去美元化和「拋棄美元」的呼聲,但最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卻促使投資者轉向黃金和美元,將其作為在經濟嚴重崩潰期間的對沖工具。

路透社報道,該智庫周二公布一項調查。接受調查的儲備管理者中,有1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打算在未來12-24個月內增加對美元的敞口,這一比例高於任何其它貨幣,原因是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作用和對更高回報的預期。

相反,儲備管理者對人民幣的需求已經停滯。OMFIF經濟與貨幣政策研究所董事總經理桑加尼(Nikhil Sanghani)表示:「這是我們第一年看到有大量儲備管理者希望縮減人民幣持有規模。」

在接受OMFIF調查的73位央行儲備管理者中,約有12%的人計劃在未來12-24個月內減少人民幣持有量,而13%的人計劃增加人民幣持有量。

2023年,只有3%的人表示他們打算減少人民幣持有量,而2022年或2021年,沒有一個人打算減少人民幣持有量,當時超過3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增加對人民幣的敞口。

「許多(管理者)表示(中國)市場透明度,以及地緣政治是一些障礙,至少在短期內不少人提到回報——中國(中共)的政策利率很低,現在你可以從美國或歐洲政府債券中獲得更高收益。」桑加尼說。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2.3%,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4.5%。

大摩策略師表示,北京官員一直試圖將人民幣定位為世界舞台上美元的挑戰者,但人民幣的流動性不足以顛覆美元的主導地位。主要因為中共對人民幣實行嚴格的資本管制,限制了可以進出中國的現金數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數據也證實美元仍然是王者。IMF在3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近60%。ING銀行分析顯示,2023年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小幅上升0.2%,而人民幣份額則連續第二年同比下降。

調查還發現,各國央行計劃繼續增加對黃金的敞口,這一趨勢已經幫助黃金價格在今年創下歷史新高。調查發現,約15%受訪者預計今年將增加對黃金的敞口。OMFIF計算,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將有額外6,000億美元儲備由黃金組成。

世界黃金協會表示,各國央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繼續大舉買入黃金。金條和金幣投資更加堅挺。包括投資者的大量場外交易(OTC)在內,黃金總需求同比增長了3%,達到1,238噸,這是2016年以來最強勁的第一季度。◇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