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端午連假即將來臨,國立故宮博物院於1日至25日應景推出新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端陽時節」,帶領民眾探索傳統歲時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

台灣故宮發布新聞稿指出,這次展覽展出精選端午相關文物,以夏日傳說、重五故事、收藏端陽、天中同樂、鯤島端午五大主題,演繹夏季代表節日的端陽時節,

策展人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賴玉玲表示,「端午」原是指五月開端的「端五」,起源夏、商、周朝的夏至節,主要意義在於避邪驅疫,並配合節氣、節儀和節物,而有五月節、重五節、天中節、午日節、端陽節、菖蒲節、浴蘭節、龍舟節、粽子節等別稱。

清朝銅胎畫琺瑯花草五毒盒。(台灣故宮提供)
清朝銅胎畫琺瑯花草五毒盒。(台灣故宮提供)

賴玉玲說,這次「端陽時節」展覽,透過古籍文獻讓民眾認識端午節由來,追溯夏季毒月驅厄,以及懸掛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賽龍舟等祈福納祥的傳統習俗,同時展出描繪蜀葵、石榴、菖蒲、荔枝、粽子或五毒的應景擺設圖畫和器物,展現古時節令清供的風雅趣味。

精彩展件〈元人天中佳景〉以「天中」為畫題,即端午節的別稱。畫中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枝梢上繫有香囊,畫幅上方則有道教靈符與鍾馗畫像,蘊含端午驅鬼迎福寓意,為端陽應景之作。

〈清 象牙仙工船〉為象牙雕製的端陽陳設,舟身呈昂首龍形,船艙為三層樓閣,船身左右各配有八槳,甲板上還雕有欄杆、牌樓、迴廊等細節,展現精美細膩的雕工。

台灣故宮北院2024年6月10日推出端午掛飾手作體驗,民眾憑當日門票可免費兌換材料包。(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北院2024年6月10日推出端午掛飾手作體驗,民眾憑當日門票可免費兌換材料包。(台灣故宮提供)

〈清 銅胎畫琺瑯花草五毒盒〉為花形小盒,粉藍色的蓋面上繪有由粉、黃、藍、綠構成的幾何稜格紋,以及蠍、蛇、蜈蚣、蟾蜍、蜘蛛五毒圖案,呼應端午趨五毒的習俗。另外,搭配當期特展「端陽時節」,在端午節6月10日當天,北部院區結合〈元人天中佳景〉畫中元素,推出「佳景掛天中—來去故宮過端午」掛飾手作體驗活動。

台灣故宮樂端午絲竹音樂會-宣傳海報。(台灣故宮提供)
台灣故宮樂端午絲竹音樂會-宣傳海報。(台灣故宮提供)

民眾憑當日故宮門票至正館B1兒童學藝中心,即可免費兌換材料,隨到隨做,數量有限,換完為止。下午3時於故宮北院正館B1大廳,舉辦「故宮樂端午絲竹音樂會」,由「小巨人絲竹樂團」帶來精彩演奏,以音調細緻悠揚的琵琶、二胡、笛、揚琴、阮等多種樂器,演繹多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歡迎民眾蒞臨故宮,看展覽、聽音樂、玩手作,熱鬧歡度端午佳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