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表示,明(6月1日)起啟動「回收大行動」,包括向公屋居民派指定袋,環保署「綠展隊」和「綠在區區」營辦團體將會舉辦減廢回收宣傳推廣活動,「綠在區區」並會額外「綠綠賞」積分。

環保署今(31日)公布「回收大行動」時,一併指此是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7周年的活動之一。同時公布明日起,逐步向所有214個公共屋邨共約84萬戶,每戶每月免費提供20個指定袋,先為期6個月,分3次派發,每次一包40個,藉以教育和鼓勵居民學習減少廢物和垃圾分類回收。

環保署指,希望公屋住戶可善用屋邨的回收設施,並盡量利用提供的20個指定袋棄置每月的所有垃圾,無需使用額外垃圾袋,以達致減廢回收。此外,環保署亦會推出《減廢回收約章》,鼓勵住宅處所提供足夠而便利的分類回收設施,並妥善處理回收物。

獲6倍「綠綠賞」積分

另一方面,市民明起至7月31日,到環保署轄下「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提交指定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容器、四電一腦、小型電器、慳電膽/光管、充電池和紙包飲品盒),可獲6倍「綠綠賞」積分。使用智能廚餘回收桶回收廚餘,每日亦可額外獲10分「綠綠賞」積分。另外,環保署會在7月1日至31日,推出以「大嘥鬼」為主題的期間限定禮品供市民換領。

「回收大行動」推行期間,環保署「綠展隊」和「綠在區區」營辦團體會在全港各區的公共屋邨、「回收流動點」、公眾街市和公共交通站點附近等地方,舉辦減廢回收宣傳推廣活動。

「綠展隊」亦會協助學校策劃自3月1日開展的「回收@校園」活動,該活動至今已有超過300間中小學參與。環保署會在網絡媒體播放KOL與「大嘥鬼」互動的故事短片,教育市民源頭分類、乾淨回收和善用社區回收設施。

「綠在區區」公共收集點料下月增至約380個 公屋再增智能廚餘回收桶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該署已推出多個減廢回收計劃,逐步完善社區回收網絡,以協助市民源頭減廢,包括透過「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為超過2,700個屋邨屋苑或住宅大廈和接近1,300座工商業樓宇免費提供廢物分類回收桶,並繼續擴展「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

截至今年5月底,「綠在區區」已設有11個「回收環保站」、77個「回收便利點」(45個設於公共屋邨內)、超過130個「回收流動點」,加上82套智能回收箱和和逐步增加的「回收流動點」,預計公共收集點在6月。會增加至約380個,並於8月再增加至約500個。

環保署表示,連同鄉郊地區約1,100套路邊回收桶,上述設施組成的回收網絡,已覆蓋全港各區超過八成的人口。

廚餘回收方面,環保署表示會逐步擴展家居廚餘收集服務,包括在公共屋邨和私人住宅樓宇推出多項廚餘回收計劃。環保署預計在今年8月前,可完成在全港200多個公共屋邨,安裝超過70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並計劃在廚餘量較多的公共屋邨,安裝額外的智能廚餘回收桶。

垃圾徵費觸礁 

醞釀近20年的垃圾徵費政策,在2021年立法後的實施日期兩度延後到今年8月1日,到剛過去的周一(27日),終由政府宣布暫緩。

政務司司長卓永興當時表示市民在垃圾徵費的認識、認同,回收的文化「各方面仍然有不足」,並指「暫緩是務實正確」的做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