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極端天氣日漸頻繁,發展局今日(27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擬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超過95億元撥款,用作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預計今年第三季起展開工程,2028年第一季至2030年第3季陸續竣工。

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分別涉旺角、黃大仙、觀塘、九龍城、港島東區、沙田及西貢,及大埔區。當中以九龍城區擬議工程費用最高,約為24億元;其次為黃大仙區,擬議工程費用約19.6億元;擬議工程費用最少則為港島東區,約2.7億元。

就早前水浸嚴重的黃大仙區。文件提及,渠務署計劃在摩士公園建造一所容量約4.7萬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修復蒲崗村道現有雨水排放系統等,將於撥款獲批後儘快展開工程,預計5年內分階段完成,其中地下雨水蓄洪池預計約在4年半完成。局方指目前已進行同步招標,以便工程能儘早展開。另外在九龍城亞皆老街遊樂場,亦將建造一所地下雨水蓄洪池 、雨水泵房及相關地面建築物。

發展局又指,香港防洪設計標準以「200年一遇」的重現期為標準,一向媲美大陸、外國主要城市。經過去年9月的特大暴雨,渠務署撿視雨量數據並分析後,上調設計雨量參數,並於今年3月更新「雨水排放系統手冊」,而現時擬議的7項排水系統改善工程,亦已按最新標準設計。

局方表示,如撥款申請在短期獲財委會通過,計劃在今年第3季起展開工程,並於2028年第1季至2030年第3季陸續竣工。@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