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全球傾銷廉價的新能源產品,壓低了市場價格,給各國當地的綠色製造業帶來很大壓力。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周三(23日)發表的題為「若不徵收關稅 歐盟將面臨大量中國進口新三樣產品(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和鋰電池)」的分析文章中說,歐盟應該「有選擇性地、慎重地提高關稅和限制,以阻止中國產品的傾銷」。

文章表示,歐盟的關稅決定涉及電動汽車和電池,因為這些產品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意義。數據顯示,歐盟汽車產業直接或間接創造了近1,400萬個就業崗位,佔歐盟勞動力的6.1%,使電動汽車和電池成為歐盟經濟的關鍵驅動力。由於中共對汽車出口的大量補貼,這些行業面臨風險。

2023年,中國對歐盟的鋰離子電池出口總額為233億美元,太陽能電池板出口總額為191億美元,電動汽車出口總額為145億美元。其中,中國去年向歐盟國家銷售了近50萬輛電動汽車,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地區,幾乎佔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總量(約150萬輛)的三分之一。

上周,美國拜登政府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18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新的關稅。美國政府正推動歐洲盟友聯手應對中共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歐盟委員會似乎已下定決心,領導歐盟27國對中共實施新的關稅措施。

歐盟暗示:將對中國產電動車加徵關稅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周二(21日)在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發表演講時敦促歐盟緊急干預,以遏制中國廉價出口商品的增長。耶倫說,美國及其西方盟友應該以「協調一致的方式」作出回應,因為中國產量的增長對所有市場行業都構成了威脅。

當天早些時候,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強烈的暗示,即在很快完成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國家補貼調查後,歐盟將與美國一道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

她說,她預計去年9月啟動的這項調查將於今年6月5日得出結論,即「生產補貼過大」。馮德萊恩表示,歐洲將採取與美國不同的方法。雖然預計關稅會增加,但不太可能與美國徵收的稅率相提並論。

根據市場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成本優勢比歐洲競爭對手高出30%或更多,去年佔據了歐洲電動汽車市場19%的份額,而2022年僅為16%。

儘管德國總理朔爾茨為首的德國高層官員強烈反對並發出警告,但歐盟委員會預計將在7月初正式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初步的反補貼關稅。

擔憂中共報復 德國反對加徵關稅

出於對中共報復的擔憂,德國政府一再呼籲不要加徵關稅。本月早些時候,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表示,「德國汽車行業尤其對此感到非常擔憂,因為可以預見的是,中國(中共)隨後將對德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中國歐盟商會(EUCCC)周二(21日)發表聲明稱,「從內部人士處獲悉,中國(中共)可能考慮提高對大排量引擎汽車進口的臨時關稅稅率」。並稱,根據世貿組織的規則,對引擎排量大於2.5L的進口汽油轎車和SUV的臨時關稅稅率,中共考慮最高可以提高到25%。

德國汽車巨頭寶馬(BMW)和福士(Volkswagen)的高管本月初呼籲歐盟不要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電動汽車徵收進口關稅,稱這可能會顛覆歐盟的綠色協議計劃。

中國是BMW僅次於歐洲的第二大市場,佔第一季銷售量的近32%。與德國競爭對手福士和平治一樣,BMW嚴重依賴中國業務的收入。BMW將中國製造的Mini EV和iX3進口到歐洲。

繼歐盟對中國公司進行反補貼調查之後,今年1月,中共宣布將對來自歐盟的拔蘭地進行反傾銷調查。據中國海關統計,2023年1月至11月,中國進口的拔蘭地價值達15.7億美元。而法國拔蘭地佔歐盟出口總量的99.8%。

德法的分歧

法國在積極推動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並希望藉此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法國擔心中國廉價的電動汽車湧入歐洲市場,給中低價位的法國汽車製造商帶來壓力。相比之下,德國汽車製造商在高端市場銷售的汽車更多,他們在高端市場尚未面臨中國的激烈競爭。

德國智庫「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獲得了巨額國家補貼,僅最大的製造商比亞迪最近每年就獲得超過20億歐元的補貼。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報道,目前在歐盟內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種國家補貼是不公平的。近幾個月來,歐盟其它國家的情緒越來越傾向於法國的立場。

歐盟:為達發電能力目標 暫不限制太陽能板進口

歐盟氣候行動專員Wopke Hoekstra今年2月在布魯塞爾的智庫活動上發表演講時警告,歐盟在尋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轉向綠色技術的過程中日益依賴中國,這在未來將成為一個「問題」。

歐洲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安裝太陽能面板,但這些產品大多來自中國,歐洲為數不多的太陽能板製造商正疲於因應來自中國廠商的競爭,這促使一些製造商減產或改往美國投資。

今年2月,代表約80家公司的歐洲太陽能製造理事會(ESMC)呼籲歐盟緊急限制中國進入歐盟光伏市場,以拯救他們的產業。但歐盟委員會說,進口限制可能會阻礙歐盟實現到2030年將太陽能發電能力從目前的263吉瓦提高到600吉瓦的目標。

今年4月,路透社報道,一份歐盟27國中超過20個國家已簽署的文件草案顯示,歐盟將擴大支持陷入困境的歐洲太陽能面板製造商,但不會限制從中國大陸進口低價太陽能板。

歐盟的目標

如何在歐盟內部達成共識,是歐盟27國常年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特別是在中共問題上,27國很難達成共識。而這種局面顯然對中共有利,因為中共一直試圖從歐洲各國的分歧中獲益。

面對中共廉價產品的傾銷,歐盟也採取了「各個擊破」策略。歐盟正在採取目標更明確的行動,審查中國大陸的個別補貼案例。今年4月,歐盟已啟動了兩項調查,以查明中國大陸投標廠商在歐洲公開招標中的報價是否過度受惠於補貼。

歐盟將在今年6月選出新一屆歐洲議會,隨後將選出新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正將中共出口補貼調查作為其競選連任的一個得分點。

她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卡爾斯魯厄的競選集會上說,「我們喜歡公平競爭。我們不喜歡的是中國大量補貼電動汽車充斥市場。我們正在採取行動反對這種做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