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將於下周一討論垃圾徵費先行先試成效,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周四(23日)在商台節目表示,試點之一的柴灣連翠邨只有約兩成用戶使用指定袋,該屋邨的清潔工需要花大量時間重新包裝垃圾,增加了他們的工時。

身兼連翠邨物業管理董事總經理的潘建良接受商台節目訪問時表示,該邨的清潔工人在先行先試的時間內,工作量加重了不少、工時亦有所增加。本身是單幢式公屋的連翠邨現時只有4位清潔工,若需要正式實行垃圾徵費的話,可能至少需要再增加1名人手,以比例計算為25%。

連翠邨實施先行先試已經約1個半月,現時仍只有約20%住戶有使用指定袋,其餘住戶仍然使用傳統的白色垃圾袋,潘建良形容往戶的習慣變化並不明顯。他指出由於近80%住戶未有使用指定袋,因此清潔工需要揀選出用白色袋的垃圾,再以大型指定袋包底,變相加重工作量及延長工時。

被問及若正式實施垃圾徵費後,若有住戶仍以白色垃圾袋棄置垃圾的話,物管公司能否追查。潘建良表示這個正是業界最感到頭痛的地方,他認為不論公屋抑或私人樓宇,居民的環保意識仍然不足,有些人可能更會為了節省指定袋的費用,而將垃圾隨處丟棄,最終要由物管公司包底,從而增加了物管公司的成本。他指這個情況若發生在公屋,政府可以考慮補貼物管公司;不過在私人樓宇,可能就要由「乖的業主」補貼「不太適應的業主」。

至於是否同意8月率先在公屋落實垃圾徵費安排,潘建良認為需要再考慮,當局應清楚說明相關支出和費用的責任,例如是採用「包底」或是「實報實銷」模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