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侏羅紀世界》和紀錄片《史前星球》中,曾出現帶雙角的食肉牛龍。該種恐龍是阿貝力龍科的其中一種,中文大學學者與《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新發現阿貝力龍科的肉食性恐龍物種Koleken inakayali。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與《國家地理》探險家Diego Pol帶領下,團隊在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進行田野調查。於擁有6,900萬年歷史的拉科洛尼亞地層(La Colonia Formation)勘探時,取得成果,為晚白堊紀的恐龍研究提供新視角。

該地層曾經在近40年前,發現食肉牛龍化石。新發現的阿貝力龍物種,與食肉牛龍有許多不同之處,包括體型較小和沒有頭骨角。團隊的研究亦表明,至少有兩個阿貝力龍物種,生活於恐龍時代末期的拉科洛尼亞。

新恐龍物種命名為Koleken inakayali,文嘉棋解釋名稱來自巴塔哥尼亞中部原住民——特韋爾切人的語言。Koleken指埋藏著該恐龍的黏土岩,inakayali是為紀念特韋爾切領袖伊納卡雅爾(Inakayal)。

文嘉棋和Pol,與國際專家Fernando Novas、David Černý、Ignacio Cerda和中大博士後研究員Mattia Baiano,一同研究Koleken恐龍。團隊以該恐龍的部份骨架化石,包括幾塊頭骨、一系列幾乎完整的脊椎骨、一個完整的臀部、幾塊尾骨和幾乎完整的腿,證明該物種的存在。

(左起)阿根廷籍研究團隊成員、《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Diego Pol;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博士後研究員Mattia Baiano。(中文大學網頁)
(左起)阿根廷籍研究團隊成員、《國家地理》雜誌探險家Diego Pol;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文嘉棋;博士後研究員Mattia Baiano。(中文大學網頁)

中大博士後研究員Baiano表示,Koleken恐龍的發現,進一步證明白堊紀晚期,有多個阿貝力龍類物種生活在同一棲息地的觀點,及阿貝力龍科在當時實際上是相當多樣化,「這與有關其他恐龍類群的觀點相反」。結合其他關於恐龍骨骼進化的新發現,這項研究為恐龍及全球的恐龍生態系統如何隨時間推移而進化,提供寶貴見解。

研究結果在威利.亨尼格學會的國際期刊《Cladistics》特刊《分析古生物學數據集》,作為封面文章發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