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歐洲,第一站是法國,然後是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中共目前經濟下行,外交也四面楚歌,要擺脫困境,爭取外交突破是關鍵之一。那麼,習近平這次訪問法國有甚麼目標?他是否達成了成果?法國方面的訴求是甚麼?歐盟又對此態度如何?

法國和歐盟高度團結 中共分化策略失敗

旅居比利時的中國法律學者杜文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因為工作的關係,他經常與歐盟的官員和外交官們打交道,發現他們的認識是很清楚的,就是中共對歐盟的戰略是嘗試繞開歐盟,直接與重要成員國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經貿聯繫,以此來推動和打破目前中歐之間的這種僵局。

杜文說,如果習近平能夠繞開歐盟在法國這裏開展出一個巨大的政治讓步和轉變的話,那麼這會在外界形成一種印象,認為法國是一個具有重大政治影響、外交影響力的國家,能夠平衡和抵消美國的一家獨大。而且習近平也能夠實現其分化歐盟的目的,實現他的多極化的目標。同時,在某種意義上講,也能夠起到對歐洲內部的一個分裂作用,實現中共外交策略上的各個擊破。

但是很顯然,法國不上當。馬克龍總統在會見習近平之前,先把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請過來,大家一塊坐下來談談,將法國外交上的勝利變成歐盟外交上的勝利。馬克龍很清楚,法國絕不可以繞過歐盟直接與中共達成任何重大的外交協議,他不會以犧牲歐盟的團結為代價。而且法國也很清楚,只有與歐盟一道,才會使歐盟和法國都更有力量,這是歐盟的核心理念。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共其實從江澤民時代開始就以美國為敵對目標,但非常隱晦,是在暗中做手腳。最近這些年這種對抗關係就越來越表面化了。中共針對美國的戰略,其實在20多年前就已經定下來了,以前的策略就是背靠俄羅斯,拉攏日本、加拿大和澳洲,分化歐洲,針對美國。

中共這個目標,她認為完全實現的已經有兩個,一個是背靠俄羅斯,一個是針對美國,現在和美國變成了敵人,和俄羅斯變成了同盟。中共拉攏日本的目標失敗了,對澳洲失敗了,對加拿大失敗了,對英國當然也失敗了。現在唯一可以繼續努力的只有分化歐洲了。

中共對歐洲戰略有上中下三個結果。第一個是讓歐洲和美國的關係破裂,在全球事務上支持中共,當然這幾乎是很難做到的。第二個結果是歐洲持中立態度,不支持美國,也不支持中共,她覺得這個也很難實現。第三個目標是分化歐洲,歐盟有20多個國家,各個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宗教上都有它自己的目標,只要有幾個國家堅決支持中共,那歐盟就很難形成統一的戰略決策,中共就可以拖住歐洲。因為歐盟實行一票否決制,只要一個國家反對決議和法案,就不能通過。

中國向歐盟傾銷了大量電動車。圖為4月18日,山東省煙台市的一個港口,出口的比亞迪電動車正在等待裝載。(STR / AFP)
中國向歐盟傾銷了大量電動車。圖為4月18日,山東省煙台市的一個港口,出口的比亞迪電動車正在等待裝載。(STR / AFP)

中共捨俄保歐洲市場 價值觀差異中歐難互信

杜文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共支持俄羅斯以及向歐洲輸送過剩產能,這是中共的國家戰略和最主要競爭方式。俄烏戰爭事關歐盟和歐洲的安全,馬克龍代表歐洲和歐盟,歐盟的訴求既強烈又清楚,就是說既要經濟利益,又要價值觀維護,更要確保安全。歐盟和中共雙方的分歧和對立是本質上的,很難達成真正的統一。

習近平對於支持俄羅斯軍工表了態,但是對於商品傾銷問題沒有表態。習近平之所以在支持俄羅斯問題上妥協,他的根本動機是為了維持過剩產能對西方的傾銷。這種傾銷,它不僅僅是能夠維持中國的國內經濟,更能從根本上削弱西方。

習近平清楚地知道,俄烏戰爭大局已定,俄羅斯大勢已去,再支持俄羅斯不僅徒勞無功,還會白白陪葬。習近平在事關歐洲安全紅線的問題上妥協,以此換取維持中國商品在歐洲市場的地位,這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所以他認為馬克龍總統至少在表面上達成了一半的目標,實現了外交意義上的一個重大的突破。但這種突破非常脆弱,目前很難說不是一種權宜之計。

杜文說,中共和歐洲之間,除了貿易和俄烏戰爭之外,最大的衝突是價值觀問題,特別是人權。價值觀方面表現為民主與專制之間的分歧,在人權方面包括迫害異見人士,鎮壓宗教信仰自由,對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實施種族滅絕,嚴重踐踏香港的民主和自由,以及武力威脅台灣安全等。對這個問題,歐盟主張,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多個國際法律文件的共同簽署方,中國有義務遵守國際條約中的義務,而歐盟有責任監督,互惠的經貿關係與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是同等重要的,也就是既要經貿合作,也要維護價值觀。

但是中共是堅決主張,人權不能高於主權,人權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人權與經貿問題無關。雙方採取的措施就是將經貿問題與人權問題分開,將人權問題單獨放在中國人權對話裏面去談。

這本來是能夠化解雙方矛盾的一個良策,但是由於中共堅持戰狼外交的這麼一個策略,它們始終將利益看作是外交工作的核心,它們完全不理解價值觀和道德的意義。它們認為,歐洲在供應鏈上離不開中國,不會為了所謂的人權價值觀這些虛無的概念而使自己的切實經濟利益受損。所以中共方面始終沒有採取任何的實際行動來回應歐盟對人權問題的關切。

連續7年的歐洲與中國的人權對話,現在變成了各說各話、說說而已的尷尬局面。就是面對中國的經貿合作問題,歐盟方面目前在價值觀領域,面對的道德壓力是非常巨大的,這直接導致了中國投資協定在歐洲議會被否決。

歐盟委員會列出了越來越長的人權受迫害者關注名單,現在各界甚至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呼聲,要求取消中歐人權對話,將人權與經貿問題放在一起來談。這個呼聲越來越強烈。從現在的情況來分析,歐盟和中共的關係實際上已經陷入了僵局。

杜文表示,習近平一直不認為自己有錯,他始終認為自己是英明偉大的,還要指導世界的前進方向。這樣的心態在國際外交場合中,他缺乏相互適應和學習的動力。

目前中共的國際關係理念是錯在美方,西方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不是說我做錯了甚麼,是他們在故意打壓遏制我們。所以他一再強調安全、安全、安全,這樣的理念很難與西方國家建立信任和尊重。

王毅擔任外長以來,中共在西方國家開展外交工作時,他們的思路始終不在一個軌道上,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馳的,這種價值觀的差異就導致了彷彿雞同鴨講,誰也說服不了誰。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共現在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分歧是根本上的,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對中共而言,對話即欺騙,合作即權宜之計。

杜文說,現在的中國內憂外患,是最需要西方國家的時候,但是他始終認為,在意識形態發展方向的問題上,中共很難出現根本的轉變,但是又不能繼續硬槓,這可怎麼辦呢?可預見的情況就是公開強硬,私下妥協,態度積極,行動遲緩,甚至言行不一,再換個花樣去支持俄羅斯,繼續與西方對著幹。共產黨把此種可恥行徑稱為智慧。所以他認為中共和法國、歐洲很難有所謂的真正默契。

對歐洲戰略陷邏輯悖論 中共首鼠兩端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這次習近平訪問歐洲,中共的媒體都在大力宣傳,支持歐洲的所謂戰略自主,這是中共對歐洲的戰略之一。

歐洲的戰略自主一直是歐洲政治家的夢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其實一直沒有形成真正的自主,法國在這方面尤為不甘心。戴高樂當時一回到法國之後,就立即採取措施和美國、英國拉開距離,搞戰略自主。歐盟的前身是歐洲關稅同盟,是法國和德國搞起來的,最早也是英國人提議的,後來因為英國人被排擠,所以就退出去了。這個關稅同盟就是法國和德國歐洲戰略自主的第一步。

法國在北約的角色其實也很清楚,它兩次退出北約,然後又兩次再加入。雖然最後加入了,但仍然保持自己獨立的軍事存在,就是不接受北約的直接軍事命令。所以這是一個老問題了。

美國人給歐洲人做保安,而且是自己掏錢做保安,歐洲很多國家到現在國防預算還不到GDP的2%。這麼多年他們省下了很多錢,如果要搞戰略自主,首先是搞防衛自主,軍事上要自主,這個目標她覺得還有很長時間。

如果說5年前歐洲很多政治家在談論戰略自主這些問題,還情有可原,因為歐洲在二戰之後沒有打過仗,冷戰後也沒有直接的軍事上的威脅,所以美國這個保安要不要,關係還不是太大。

但是現在就不同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歐洲各國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各國都在盤算,如果沒有美國,歐洲能夠自己扛得住俄羅斯嗎?所以現在已不是談戰略自主的時機了。這也是法國對俄羅斯非常強硬的原因,也是法國現在特別急於儘快解決俄烏戰爭的一個原因。

郭君說,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邏輯鏈條,其實是一個悖論。中共繼續支持俄羅斯,那麼俄烏戰爭就無法結束,因為俄羅斯現在完全是靠中共在後面撐著,這樣歐洲也就談不上戰略自主了,中共拉攏歐洲對抗美國的這個策略也是沒有辦法成功。

那反過來如果中共不繼續支持俄羅斯,歐洲距離這個戰略自主就更容易了,和美國的距離就會更遠了。但是中共的這個俄羅斯靠山又靠不住了,又不穩了,甚至中俄會反目成仇。中俄反目成仇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冷戰時期中共就已經背叛過蘇聯集團一次了。總之中共現在的這個大戰略變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