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局勢緊張,正影響全球數據流動。許多新鋪設的海底電纜都將繞過中國。這也表明全球資訊科技(IT)企業數據中心的「去中國化」現象正在加劇。
曾有人認為,中國將是海底電纜網絡的樞紐。然而,現在許多計劃中的海底電纜項目,已開始繞過中國,直接連接到東南亞。缺乏海底電纜計劃,將阻礙中國數據中心的建設。
《日經亞洲》分析美國調研公司TeleGeography的數據指出,2026年之後,中國沒有計劃鋪設任何新的海底電纜,最後3條連接香港的海底電纜,將於2025年完工。
相比之下,明年連接新加坡的海底電纜將增加7條,是中國的兩倍多。在此之後,新加坡還將增加9條海底電纜連接到關島、4條海底電纜連接到日本。
海底電纜是互聯網的骨幹,承載著全球99%的數據流量。根據TeleGeography的數據,2024年全球將鋪設約14萬公里的海底電纜,是5年前的3倍。這一增長反映了串流影片和雲端服務普及之後,所帶來的流量需求激增。
4月10日,Google宣布了一項耗資10億美元的項目,將建設兩條連接日本、關島和夏威夷的海底電纜。Google宣布該消息時,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總統拜登正在華府舉行峰會。兩位領導人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他們樂見這項投資,得以「改善美國、日本和太平洋島國之間的數字通訊基礎設施」。
分析人士認為,在中國數據消費增長的同時,新海底電纜項目卻在減少,這體現了美中在科技領域的對抗。
TeleGeography研究總監莫爾丁(Alan Mauldin)告訴《日經亞洲》,這項看似協調一致的行動,背後是美中之間的「海底冷戰」(the subsea cold war)。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正消耗著大量數據。自1994年起,總長超過1,000公里的15條海底電纜全面啟用,將中國與世界連接起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和其它中共國企主導了這些跨太平洋項目,有時還與美企共同出資。
這一趨勢在2020年發生了變化,當時特朗普政府通過了「乾淨網絡」(又稱清潔網絡)倡議,將中企排除在電訊基礎設施項目之外。此後,美國以需要確保數據安全為由,保持了這一強硬立場。
2020年,美國司法部敦促Google和Meta修改它們在洛杉磯和香港之間鋪設1.3萬公里海底電纜的計劃。當時,該項目已進入最後階段,但這兩家科技巨頭仍決定將中國排除在外,將目的地限制在台灣和菲律賓。
世界銀行領導的南太平洋島國海底電纜項目,也將中企拒之門外,與美國的政策保持一致。
這些協調一致的行動,使中共在海底電纜網絡中的影響力迅速減弱。
業界人士表示,美國公司在鋪設繞過中國的電纜上,發揮著關鍵作用。一家電纜管理公司的官員告訴《日經亞洲》:「這些努力是由Google等少數幾家公司主導的。」
2021年至2025年之謙,美國科技巨頭參與的國際海底電纜的項目,總長度達22萬公里,佔全球新項目總數的48%,與此前同期相比,增長了15個百分點。#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