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醫院早前發生一宗誤診事件,涉及兩名病人活組織樣本混雜,以致其中一人被誤診患癌,最終被切除輸卵管和卵巢。博愛醫院今日(10日)公布根源分析報告,確認源於癌症病人部份樣本組織被濺到涉事病人樣本所用的器皿,引發樣本混雜。根源分析委員會提出4項建議改善。

博愛醫院指,一名女病人因停經後陰道出血,1月5日於該院進行抽取子宮活組織化驗,化驗結果顯示為子宮內膜癌。病人於2月26日在屯門醫院接受手術,切除子宮、輸卵管、卵巢及盆腔淋巴組織。醫院其後術後再進行病理化驗,發現組織樣本中並無癌細胞。

醫院覆檢顯示,病人於1月5日抽取的活組織樣本中,混雜另一位確診癌症病人的活組織細胞,導致化驗結果出現偏差。

根源分析委員會調查後確認,職員在實驗室工作枱上處理一名癌症病人的樣本時,該癌症病人部份微細樣本組織被濺到下一個樣本器皿,即涉事病人樣本所使用上,引致發生樣本混雜的情況。

委員會認為,用來存放未被使用的樣本器皿的位置與處理樣本的工作枱相連,再加上樣本器皿開口朝上擺放,擺放位置並不理想,認為需要作出改善。委員會又透露,雖然實驗室職員曾懷疑器皿中的樣本組織體積與紀錄描述有異,但由於樣本微細並與樣本紀錄描述差異不大,因此職員繼續進行化驗程序。

委員會提出4項建議,包括遮蓋存放未被使用的樣本器皿的位置,並將器皿開口倒轉擺放,減低病人樣本被混雜的風險;加強實驗室職員有關處理樣本的培訓及監督,提醒職員務必仔細檢查所使用的樣本器皿,確保器皿為潔淨可用;建立清晰的風險指引,以妥善處理樣本懷疑被混雜等實驗室風險事件;改善部門現有對微細樣本的量度準則,制定更細緻的量度單位統一描述,令職員能更有效識別樣本體積的準確度。

博愛醫院表示,已與病人及家屬解釋調查結果,並再次就事件致歉,會繼續跟進病人的臨床情況,並落實有關建議,以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