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核華原鈦白股份有限公司(中核鈦白)公告,實控人遭證監會立案。與此同時,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兩家龍頭券商,因涉中核鈦白違規套利,也發布了被證監會立案的消息。

4月12日晚,中核鈦白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王澤龍遭證監會立案。同期,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兩家券商也發布被證監會立案的消息,均系「在相關主體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

往期公告顯示,中核鈦白於2023年實施了定增,共募資52.88億元。中信證券為保薦機構,中泰證券、摩根士丹利證券為聯席主承銷商,承銷及保薦費為3,579.12萬元。本次定增參與認購者包括多家產業基金、公募、私募和券商。其中,海通證券耗資5.47億元認購了9,239.86萬股,限售期為6個月,即到2023年9月8日期滿。

定增也叫定向增發,是指上市公司為了收購資產、項目融資等目的,採用非公開方式,向不超過35人的特定對象發行股票融資的行為。直白來說就是「打折買股票」,與直接在股市上買相比,參與定增顯然成本更低,盈利空間也就更大。

據財新網,中核鈦白是中國知名的鈦白粉生產企業,實控人王澤龍1996年出生,2019年斥資19億元成為中核鈦白控股股東。王澤龍在市場上名聲並不算響,但其父親、潮汕富商王德亮被許多資本市場老股民所知曉。

一位關注中核鈦白的私募人士對財新表示,中核鈦白被調查,大概率與此前市場質疑公司牽涉相關方以「定增+融券」套利有關。「這裏面的灰色空間是比較大的,很多都需要跟上市公司大股東提前勾兌,一勾兌可能就會涉嫌到內幕交易了。」

所謂「定增+融券」利用了定增較上市公司股票現價有20%左右的折價,典型的一種做法是,參與定增的機構在定增前先向券商或上市公司股東借券,等定增解禁後再歸還融券,鎖定獲利。

數據顯示,在中核鈦白定增前,其融券餘額一周內出現異常激增,從原本的500萬元增長至逾6億元,且在定增股票於2023年3月上市前,中核鈦白還被扒出巧合的出現了三筆期限182天的融券交易,光這三筆交易就共計6,600萬股,對應市值超過4億元。

據財新網,2023年9月定增解禁後,中核鈦白的融券餘額突然回歸到了千萬元上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