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四(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柏金遜症是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現時本港有超過1.2萬名患者。香港運動障礙學會指出,柏金遜症除了影響運動能力之外,疼痛、抑鬱及失眠也是鮮為人知的柏金遜症徵狀。
香港運動障礙學會主席兼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彭彥茹指出,柏金遜症最廣為人知的徵狀都是與活動能力有關,包括手腳震顫、四肢僵硬、步履不穩和動作遲緩等。由於這些運動徵狀比較明顯,甚至可直接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因此患者會相對上較為關注。
彭彥茹引述研究指出,不少患者於確診前,早已出現一些「非運動症狀」,當中包括近一半患者有肌肉骨骼疼痛的問題,最常見於下肢;抑鬱症會發生在30至40%的柏金遜症患者身上,患者會感覺身體疲倦、食慾不振、失去生活動力;而睡眠障礙更影響64%柏金遜症患者,當中病情複雜的患者,影響更高達78.3%。由於相關病徵不明顯,往往被誤以為是一般的年老退化問題,或跟其他普通疾病混淆,容易讓患者掉以輕心。
彭彥茹分享兩個病例,一位是70多歲男士,確診並患有柏金遜症超過10年,確診前並沒有明顯的痛症問題,但近年來漸漸出現背痛,嘗試服用不同的強力止痛藥,情況都沒有改善。還有另一位70多歲男病人,一向沒有抑鬱症或情緒病問題,數年前覆診時跟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講述有非常嚴重的抑鬱症問題,自覺有「想死」的感覺,醫生其後處方治療抑鬱症的血清素藥物,服用後仍覺得情況沒有明顯的好轉,但由於那時仍沒有藥物針對柏金遜症衍生的抑鬱症,故此醫生就調節左旋多巴的藥物劑量來儘量控制病情。
醫學界目前未有方法可逆轉已衰退的腦細胞,或是停止腦細胞衰退,治療目的是舒緩柏金遜症引起的病徵和功能障礙、增加活動能力、減少患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針對腦部未能產生足夠的多巴胺,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利用藥物補充多巴胺,從而改善運動功能障礙,左旋多巴是其中一種常用的藥物,有需要可同時配合其他藥物服用,如MAO-B抑制劑及多巴胺受體催動劑等。
彭彥茹續指,香港已有超過10年以上,沒有治療柏金遜症的新藥物出現。第一代MAO-B抑制劑於1989年被美國FDA批核,2006年出現第二代藥物,而最新一代MAO-B抑制劑(Safinamide 沙芬酰胺)則於2017年獲美國FDA批核,其優勢在於具備多巴胺及穀氨酸雙重藥物機理,屬唯一高選擇性及可逆轉的MAO-B抑制劑。該藥物已經在香港投入使用,價格與同類藥物相若。有不少以亞洲為基礎的醫學研究證實,這種藥物能有效控制和改善運動及非運動症狀。
最後,彭彥茹呼籲,家人或照顧者若發現身邊長者出現任何柏金遜症的徵狀,尤其疼痛、抑鬱症,不應覺得只是一般的年老退化問題,應及早正視問題,儘快向醫生求診並接受適切的治療。@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