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千億財赤,港府無意叫停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大型發展計劃,反而選擇在新一個財政年度發債1,200億元,連同截至去年底已發債1,886億元,下年度的發債額超過港府自訂的發債上限3,000億元。曾任財政司司長10年的曾俊華,罕有地作為前財政司司長,評論現任財政司司長的《財政預算案》。他指出,同很多人一樣,覺得上月底發表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最令大家憂慮嘅(的),就係(是)香港將要借貸度日。」

他今日(3日)發網誌指,以往自己被別人罵得最多的是「守財奴」,「我諗咁多年後,相信大家終於明白歷任掌櫃嘅用意啦」。曾俊華並說,自問是一個樂觀嘅人,「但係當你見到自己頭家,財政狀況每況愈下,都咪話唔擔心(都不要說不擔心),主要唔係(不是)擔心我哋呢啲(我們這些)有番(返)咁上下年資嘅一代人,而係會繼續喺(在)香港生活嘅年輕一代人」。

曾俊華直言,香港已經正式進入結構性財政赤字的年代。他並稱搞標準稅率設兩級制、住宅物業累進差餉,加起來一年增加的收入不夠20億元,面對千幾億的債,「呢啲(這些)根本係杯水車薪」。

永遠不可以用借來的錢應付日常開支

曾俊華表示,世界很多地方的政府,以發債支持政府經常運作,故才會有人認為債務佔GDP一成多不是大問題。但他指出,香港只是一個地方特區,不可以同部份地方般「可以大量印錢紙」,因此以香港同其它國家相比,似乎不是太太適合。

他明言,如果發債用以發展大型基建投資項目,待落成後有長期經濟回報無問題;但永遠不可以用借來的錢應付日常開支,甚或用「債冚債」,「香港個荷包唔駛幾耐(不用多久)就乾塘」。

他進一步指出香港庫房空虛的後果,包括必然影響信用評級;為支付債務利息,加稅加費「陸續有嚟(來)」,然後各項公共服務大縮水,「呢啲(這些)都會由子子孫孫去承受」。

質疑發債吸引力及還款力 「家貧萬事哀」

曾俊華分析,現時高息年代,推出的債券沒有四、五厘利息,都未必吸引到買家,「佢哋(他們)不如放喺(在)銀行」,並質疑當要還這樣高的利息時,將借來的錢,在出面投資,是否容易可以取得至少10厘回報去支持?「諗(想)來諗去,都真係好難諗得掂(想得通)。」

他認為,一定要減低政府支出,包括經常開支,亦要留意非經常性開支,例如基建項目,「否則我哋(我們)永遠都走唔(不)出結構性財赤」。曾俊華更稱,如果不想辦法「搞番(返)好盤數」,任由結構性財赤,長此下去,是否「同《基本法》對特區公共財政要量入為出嘅要求相符呢?」

他在文末更用hashtag形式,打出「家貧萬事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