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羅馬聖依納爵教堂(St. Ignatius)的一塊特定的地磚上環顧四周,你可能會以為自己處於宇宙的中心。
站在中殿中間的紅色大理石星上,從這個完美的角度凝視天花板壁畫,在你眼前,一條通往天堂的驚人捷徑似乎打開了,穿過天花板進入神聖的天國。
很少有藝術作品能像耶穌會(Jesuit)畫家安德里亞‧波佐(Andrea Pozzo)創作的不朽天花板壁畫《聖伊格納齊奧的勝利》(Triumph of Sant’Ignazio)那樣完美地定義巴洛克風格。他完美地詮釋了自己對透視的認識,而且在大尺度上完成了巴洛克風格的夢想,因而受到讚揚。他榮耀了教會,就他而言,也榮耀了耶穌會士。
向全世界傳福音是耶穌會士在17世紀的使命,他們與殖民列強、貿易公司、國王和國家元首攜手合作,將天主教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耶穌會的創始人洛約拉的伊格內修斯(Ignatius of Loyola)於1622年被封為聖徒,紅衣主教盧多維科‧盧多維西(Ludovico Ludovisi)在教宗格里高利十五世的要求下,將一座羅馬正在建設中的新教堂獻給了這位聖徒。
為了降低成本,這個項目的建築師和藝術家是在教會內部招聘的。在尋找裝飾中殿平坦的天花板的藝術家的過程中,偉大的透視大師安德里亞‧波佐的名字出現在了候選人名單的最前沿。
他的作品曾經在教會內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他完成了一個幻覺般的圓頂,從內部給人的印象是建築物有一個圓頂,而實際上這幅畫只不過是在平坦天花板上的畫布上完成的。
這個幻覺穹頂解決了一個難題:為了完成教堂,人們發現添加一個穹頂會阻擋羅馬學院相鄰建築物的光線,此外,一個平坦的人造圓頂比真實的圓頂便宜得多。這位藝術家的透視解決方案是如此巧妙,所以教會再次邀請他來完成一個更重要的項目。
最終,畫家波佐被邀請來處理中殿。正如他在穹頂上所做的那樣,他設計了一個基於線性透視的方案。他使用匯聚在一個點上的線條來創造深度,以此來打破教堂相對狹窄的空間。他使用了一種風格,利用空間的無縫融合,既真實,也有幻覺。這種風格在巴洛克時代很流行,它在法語中被稱為「trompe-l’œil」或「欺騙眼睛」。
中殿有些低的天花板幻覺般地飆升到三倍的高度,在頭頂上方的宏偉光環中,配有人造建築柱和拱門,沐浴在神聖的光芒中。這個視角是如此完美,以至於人們很難分辨出建築的頂部在哪裏,天花板在哪裏和牆壁接合。
只有柔和的雲彩和寓言般的天上人物在上演他們不朽的戲劇表演,才讓人意識到這個場景完全是虛構的現實。
在這個充滿戲劇性和情感的漣漪般的天體場景中,天使們在雲層、建築甚至稀薄的空氣中浮動和飛翔,背景是遠處光線充足的蔚藍天空。
在圓頂中心,在其餘部份之上,一個懸浮的基督背著一個十字架,緩緩地升天與他的主相遇。從他肋旁的傷口中,可以看到一束光散發出來,將人們的目光拉向聖人。那束光象徵著神聖的光芒,折射到壁畫的四個角落,象徵著世界的四個角落。
在每個角落,都有女性的寓言:亞洲,騎著駱駝,舉起手接受光明。非洲,皮膚黝黑,騎著我們相信是鱷魚的東西。美國,一個皮膚白皙、金髮碧眼的亞馬遜人,戴著羽毛頭飾,揮舞著一支箭,面對一隻美洲獅。歐羅巴,一隻手握著權杖,另一隻手放在一個球體上。
可惜的是,即使是我們在這裏展示的照片也無法捕捉到真正的巴洛克風格,更不用說文字了。這一時期的「整體藝術」結合了建築、雕塑和繪畫之美。觀眾必須來到現場,才能真正欣賞到完整的體驗。
然而,即使在現場,可能也看不到完整的構圖,因為波佐作品的特點恰恰在於幾何精度,它巧妙地愚弄了人們的眼睛。觀眾越是偏離中心,幻覺就越扭曲,直到最終坍塌成一團扭曲的混亂。地板上的那個紅色大理石標記被放在那裏是有原因的。只有在那裏,觀眾才可以獲得最佳視圖效果。
同樣,這幅畫最令人信服地傳達了它的信息:利用它的幻覺、戲劇效果和情感來影響觀眾,但這是一個需要天主教和歐洲中心主義觀點才能接受的信息。
原文「Master of Perspective Makes Church Look 3 Times Higher With Optical Illusion Breaking Into Heaven」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