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學校位於九龍城聯合道,是一所資助的天主教男女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3/24學年,學校提供總數24班,小一至六各4班。學校小一派位學額有100個,來自統一派位的及自行分配的學額相若,校訓為「勤謹謙信」。

華德學校的校歌由黃友棣先生作曲,李士秀先生作詞,兩人均是在太平洋戰爭前廣州的大學畢業,在中國主權易手後任教於珠海大學。兩人早於太平洋戰爭時遷往茂名市的德明中學裡相識,開始合作創作歌曲。校歌首兩行:「枕獅山而面香海,仰華德以立黌宮」便簡單介紹了學校所處的地方(後面是獅子山,前面是維多利亞港),及學校得名的由來。學校位於九龍寨城白鶴山及九龍城華人基督教墳場西北,緊隨其相隔了聯合道以西的老虎岩徙置區(即現樂富邨)及老虎岩官立小學(即現由教育局管理的藝術與科技教育中心)之後落成啟用。

學校祈禱室。(鄺嘉仕提供)
學校祈禱室。(鄺嘉仕提供)

華德學校原由為美國天主教的傳教會──瑪利諾神父修會在1963年創辦,本專欄在2022年6月中介紹過的福德學校一脈相承。修會在1911年由普瑞斯和華爾實兩位神父,於美國紐約聖母山(Maryknoll,拼音為瑪利諾)創立。普瑞斯神父連同華理柱、福爾德及馬奕猷三位神父,在1918年前往中國廣東省傳教,到1949年中國主權易手,華理柱在中國被監禁,福爾德更在獄中被折磨至死。因此,福德學校在1953年開辦時,便是紀念在1952年殉道的福爾德神父,當1963年修會再開辦華德學校時,便是紀念當時在獄中的華理柱主教。

學校的聖母巖。(鄺嘉仕提供)
學校的聖母巖。(鄺嘉仕提供)

華理柱主教(中文名有「真理之柱」意思)在1927至1936年期間,曾任廣東省江門的宗座代牧,後在1935至1946年期間,被選為瑪利諾神父修會的總會長。華理柱神父在1936年離華返美就任,後在1948年出任在上海的天主教中華全國教務協進委員會的秘書長一職,負責協調當時中華民國330萬天主教徒及其文教、福利和傳教活動。中國主權在1949年易手,西方宗教開始受到壓迫,包括瑪利諾神父修會在內的所有西方教會及人士不斷撤出,修會來港後在1952年分別在柴灣、東頭村、九龍仔及牛頭角四地協助難民的工作,興建房屋及診所等,亦同時建立學校作為社會服務中心。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除了一樓的校史廊介紹學校歷史外,後面的閱讀室亦變身為校史室,內放不少重要的歷史文件及照片,反映學校的發展。(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除了一樓的校史廊介紹學校歷史外,後面的閱讀室亦變身為校史室,內放不少重要的歷史文件及照片,反映學校的發展。(鄺嘉仕提供)

天主教中華全國教務協進委員會在1951年被查封,華理柱主教隨即受到監視,最後在1958年被捕,復在1960年以間諜和顛覆罪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直至1970年,因中美兩國緊張關係暫緩,並且可能因為準備建交,華理柱主教因而被提早釋放。華理柱主教輾轉行經羅湖橋來到香港,在往梵蒂岡向時任教宗保祿六世述職後返回美國生活。而華理柱主教獲釋後第一次正式踏足本港,為天主教會進行官方的宗教儀式,已經是在1972年參與在華德學校附近,橫頭磡邨潔心林炳炎中學的動土禮(本專欄在2021年12月曾介紹過潔心林炳炎中學)。

華德學校由任澤民神父創立,在第一年(1963年)已分上下午校上課,兩校各有20班,學生人數接近1,800名。學校在翌年(1964年)已擴展至兩校各有24班,學生人數超過2,100名。和其他由瑪利諾神父修會所創辦的學校一樣,學校的管理權最終在1975年交予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學校雖然在1997年已開始申請新校舍,但到2005年才獲批出用地。學校在2010年開始轉為全日制,原華德學校的下午校遷往不遠處延文禮士道的新校舍,更名為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臨時校史室內展出不少珍貴照片,如學校在地盤平整過程中的原始模樣。(鄺嘉仕提供)
臨時校史室內展出不少珍貴照片,如學校在地盤平整過程中的原始模樣。(鄺嘉仕提供)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紀錄,華德學校的註冊日期為1963年12月16日。因此,近年學校每逢最接近這個日子的一個星期六,便會舉行讓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以至公眾人士能夠參與的開放日。例如學校分別在2022年的12月17日舉行了60周年鑽禧校慶啟動禮暨開放日,及2023年的12月16日舉行了「心繫華德」六十周年鑽禧校慶開日。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變身為校史室的閱讀室。(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70周年校慶開放日時,變身為校史室的閱讀室。(鄺嘉仕提供)

開放日的時間雖然只有半天或大半天,但內容仍然非常豐富。開始時有一系列的典禮儀式,當中學校新設施的祝聖環節,學生的管弦樂團、舞蹈和功夫等的才藝表演,更有與校慶相關比賽的頒獎儀式等。而當典禮儀式完結,各結合學科的趣味活動,特別是和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有關的遊戲,以及各攤位遊戲活動。學校亦有另設特別的課室成為臨時的校史室,展出與學校發展過程中相關的文件、相簿和物件,以及鑽禧校慶的特刊等等。◇

學校橫越地下至一樓共2層的樓梯大堂。(鄺嘉仕提供)
學校橫越地下至一樓共2層的樓梯大堂。(鄺嘉仕提供)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