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指,大陸電動車產業紛紛在本港開設辦公室,早前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宣布將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在外資加速撤離香港之際,港府去年10月宣布吸引約30企業來港,八成屬大陸企業,包括華為。同時金管局正積極籌備下一屆金融峰會,希望打造「香港歸位」。有分析認為,中共當局仍將希望寄託在香港,意圖利用香港從海外融資進行全球擴張。
據彭博社去年12月29日報道,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紛紛在香港開設辦公室,利用香港金融體系追求全球擴張,迄今投資超過10億美元。
2023年12月7日,香港科技園公司與中國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計劃在香港科學園設立科技創新研發中心,預計投資不少於12億港元(約1.54億美元),並招聘500名科研人員,以促進新能源科技創新及市場拓展。
寧德時代並非首個進入科技園的中國相關車企。早前,合眾汽車、致力自動駕駛運算晶片和平台研發的黑芝麻智能科技,以及高效能智慧駕駛運算方案提供商地平線公司等都已分別在香港設點。港府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近日向彭博社表示,迄今為止,中國大陸的電動車相關企業已承諾投資86億港元(約11億美元),並計劃在當地僱用1,300名員工。
擬利用香港從海外融資
在香港設點的大陸企業不限於汽車製造業。2023年10月4日,引進辦舉辦「重點企業夥伴啟動禮」,與首批在香港落戶或擴充業務的重點企業舉行簽署儀式。
引進辦吸引約30間企業,首批有大約20間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包括華為、阿斯利康、聯想、美團等。這些企業將在香港總共投資逾300億港元(約38.38億美元)。
政府公報稱,20間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策略產業的企業,將落地「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這些產業大部份都會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或區域業務總部。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活動後表示,有超過30間企業已經來港落戶或來港擴充業務,約八成是內地企業,涉及約一萬個職位,主要為科研人員和管理層。
資深時事評論員石山對大紀元表示,香港並非是一個製造業發達地區,因而也看不到這些中國企業進入香港具有何種優勢,唯一的解釋是香港資本在大換血。
「外資在加速撤離,大陸企業來香港填補空缺,其最重要目的是希望透過香港從海外融資。」他說。
分析:找回香港橋樑作用是奢望
2023年11月7日,金管局籌辦了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下稱:峰會)。第一屆峰會於2022年底舉行,當時香港尚未完全通關復常,據稱此舉是作為特區政府對外展示「香港歸位」(Hong Kong is back)的一個舞台。
目前,金管局正在積極籌備第三屆峰會,並稱已經向包括美資大行(如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國際銀行(如滙控及渣打集團)等發出了邀請函。
特首李家超稱,在中共「十四五」規劃支持下,「香港是內地與海外企業之間非常活躍的橋樑」。
石山表示,香港當局正在進行部署,希望通過海外融資,重新找回香港橋樑作用。但「在當前局勢下,這只能算是一種奢望」。
較早前,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同時將中國大陸及港澳等同北韓、古巴、伊朗及委內瑞拉等被列為「海外敵對勢力」。
港人淨流出53萬 仍有近四成打算移民
近幾年,外資棄港而去,大量港人移民他鄉,香港被「成功」換血。有學者曾分析指,過去三年香港人淨流出53萬人。但這仍然不是最終數字,去年12月的調查顯示,仍有大量香港人因本地政治環境惡化而計劃移民。
12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最新民調顯示,37.7%受訪者表示有打算移民海外的想法,較去年同期的調查上升了9.3個百分點。
調查還顯示,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的首個本地因素為「香港自由(包括言論及新聞自由)/人權情況變壞」,佔17.7%;其次為「香港政治爭拗太多/政治不穩定」,佔15.1%;「香港政制不民主」佔14.2%,而「香港居住環境較差/較擠迫」佔11.2%。
另據香港民意研究所2023年12月27日公布年終調查顯示,預期2024年香港的整體發展會比2023年好或會惡化的受訪者各佔40%,樂觀淨值為0%,較去年急跌28%,跌幅顯著。
創業板劣跡斑斑 投資需謹慎
目前引進的企業大部份屬於創新產業,石山提醒投資者,很多創新企業存在嚴重造假,因而整體上都是失敗的。
石山認為,這正是香港交易所創業板指數(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簡稱GEM)連續多年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因為這些企業的目的就是圈錢,而圈錢的目的並非為了強化技術與提高生產,而是拿了錢後就跑路。」
2023年12月29日是香港交易所A股最後一個交易日,全年來看A股整體走勢不佳,創業板年跌19.41%,連續兩年下探。
2023年9月,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已面臨「清零」窘境。截至9月15日收盤,創業板指數報25.3點,成交額約7,710萬港元(986萬美元),年內跌幅超過30%,創歷史新低。相比2007年的1,823.74點歷史高位,跌幅達98.6%。
港交所資料顯示,341隻香港創業板指成份股中,9月14日當天有174隻個股出現零成交,比例高達51%,成交額超過1,000萬港元(128萬美元)的個股僅一隻。2023年8月數據顯示,創業板個股當中,僅7隻月成交總額超過1億港元(1,279萬美元)。
另外,創業板除了指數暴跌外,該板有32個月無任何新股上市,迄今超過三年也都沒有任何公司從創業板轉往主板。
香港創業板創立於1999年底,是完全獨立於主板以外的一個新的股票市場。新興科技企業是創業板的重要組成部份,創業板的主要目標是給有增長潛力的新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根據香港中華工商總會報告顯示,至2020年,共有1,319家大陸企業在香港上市,佔香港上市企業總數的52%。
其後由於太多劣質及空殼公司在此上市,很快創業板即走向交易低迷狀態,導致香港聯交所及證監會不但多次收緊上市的門檻,更引用被稱為「天條」的《上市規則》及《證券及期貨規則》杜絕創業板公司的有關行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