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最高法院發文,要建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而面向社會的「裁判文書公開網」,將被僅為法院內部幹警查閱的「裁判文書庫」取代,引發極大爭議。

12月16日,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韓旭發文,呼籲最高法院緊急叫停裁判文書轉內網的做法。

韓旭在文中說,近日,最高法院辦公廳發文,要求建設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擬於2024年1月上線運行,支持全國法院幹警在四級法院專網查詢檢索裁判文書。」自此面向社會的「裁判文書公開網」被僅為法院內部幹警查閱的「裁判文書庫」所取代。

實際上,今年8月各地法院開始要求判決文書原則上不公開不上網,之前在裁判文書網上的判決書等也大量下架,從此以後生效裁判就不再向大眾公開。而庭審直播網的公開數量今年也開始減少。

他表示,對於此種司法公開的「急轉彎」,頗為不解並感到隱憂。自最高法院表示欲建設裁判文書庫以及僅法院內部幹警可以查閱檢索後,輿論一片譁然。翻閱自媒體及微信圈,公眾是「一面倒」的質疑和反對聲音。有著名大學教授公開直言:「誰關閉裁判文書公開網,誰就是歷史的罪人。」

韓旭指出「裁判文書轉內網」明顯違法的同時,並列出該措施會帶來的問題:

1. 公眾參與和監督司法的重要渠道被堵塞。

裁判文書是法院生產的「最終產品」,是公眾參與和監督司法的重要渠道。通過公眾的參與和監督可以促進各地法院實現「同案同判」。

社會大眾不能參與和了解司法裁判情況,又何談監督司法。如此一來,司法的任性和專橫可能在所難免。人們憑甚麼以及如何感受司法公平正義?

2. 司法公開的大倒退。

裁判文書公開係司法公開的重要內容,向社會公開法院裁判文書是世界司法改革的大趨勢。中國的司法改革不能逆世界潮流而動,司法公開的「急轉彎」頗令人費解,這是否是中國司法發展的一個「信號」或者是「風向標」不免令人猜測。

3. 律師進行案件代理和辯護的力量減弱。

之前,不少律師進行案件代理或辯護都會運用「類案檢索」方式進行,通過向法院提供國內其它法院的類案裁判文書,來支持自己的代理或辯護意見。如今,裁判文書成了法院「自己的事」。不公開裁判文書之後,律師的這條路將可能被堵死。

4 . 審判質量有可能下降。

過去裁判文書上網具有「倒逼」功能,可以促使法官重視裁判文書說理,加強裁判文書寫作,還可以減少和預防明顯的司法不公。裁判文書是法官理性和良知的一面「鏡子」,透此可以觀察法官的職業操守和專業素養,如今社會已經找不到可以觀察的「鏡子」,又如何能保障審判質量能夠提高呢?

5. 法學專業人士失去了這一重要的「研究園地」。

「作為一名法學教育和研究者,裁判文書上網後給我的最大體會是老師和學生越來越關注司法實務問題,他們通過上網檢索案例進行研究,撰寫畢業論文或者發表學術論文,少了過去通過關係奔波於各地法院收集案例之苦。」韓旭寫道。

在裁判文書轉為內網後,不僅通過案例檢索方式進行實證研究幾無可能,而且因此種研究成果的減少會對審判工作失去理論支持。

韓旭文章最後質疑,裁判文書上網是一種「看得見」的程序公正。西方有法諺雲,正義不僅應當實現,而且應當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如今,人們「看不見」了,又如何能保證正義的實現呢?

12月16日,大陸著名律師遲夙生發博文說:「就法院裁判文書上網公布的問題我一直都準備寫點東西,看到了這篇文章就放棄了,推薦給各位博友足夠了,我寫不出來這麼高的水平」,並貼出一篇微信公眾號為「更夫Pro」的網文。

文章說,裁判文書從公開變成只有辦案機關內部可查,是大概率的事。法律界人士驚呼:這是法治的倒退。2013年7月開通的中國裁判文書網,10年了,總量超1.4億篇,訪問總量達逾1,078億次,被視為司法公開的重要一環。

文章點出,當年的裁判文書上網,是加入WTO的承諾(2.4司法審查)。#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