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抑鬱症已成為越來越普遍的心理疾病,但人們對它的認知仍有著不少迷思與誤區。一位康復的患者,在本文破解了常見迷思,並以自身經驗建議當事人「接納自我」:承認自我情緒,並學習耐心等待,讓自己漸漸地在療傷中康復。
隱藏版微笑抑鬱常遭漠視
至於甚麼是微笑抑鬱?在洪培芸心理師《微笑抑鬱》一書中,她描繪微笑抑鬱可能的樣貌:「常被當成開心果,也喜歡逗朋友開心。然而當他們獨處時,卻深陷悲傷、痛苦及絕望感。這是旁人所看不到,無法觸及的真實面。」
微笑抑鬱的痛苦在於,抑鬱已經因為社會氛圍,而成為很難以說出口的情緒;但我因為必須要在別人面前維護向來「陽光」、「正向」與「正能量」的表象,所以我更不能露出馬腳,我要一如往常地維護好自己的形象。
外界也確實因為當事人的隱藏,經常看不到當事人任何的跡象。因此我們的社會新聞,才會看見明明有人昨天還在社群上分享自己的美照,結果隔天就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讓眾人不解,也震驚。
微笑抑鬱在臨床上相似於「高功能抑鬱症」(high-functioning depression),意即生活上表現不錯,甚至許多是成就過人。我們不會聯想到這群人具有抑鬱症,畢竟印象中抑鬱症好像要看起來疲憊不堪或食不下嚥,而這個族群正顛覆我們對抑鬱症的理解。
這樣的「黑數」在青少年間其實不少。有時候會覺得社會過於崇尚「正能量」,總是想讓生活看起來有希望、有質素或有價值,其實我們心知肚明根本不可能。
但我們確實是如此期許每一個人,而那些成就優異的人,更被種種期待綑綁,他們成為我們所想看見的樣子,那樣陽光普照。
壓抑不代表消失。這些受到微笑抑鬱挫折的人,更經常多了份自己內外不一致的自責,會覺得自己為何就不能誠實地做好自己?自己到底為何要躲躲藏藏,到後來都不是自己了?
跳脫微笑抑鬱泥沼 放下緊繃的自我
這些選擇或許一開始是自願的,但漸漸到後來,這樣的自願也因為各種期待而被加強。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有微笑抑鬱的狀況,可以試著先允許自己悲傷。告訴自己,只要是人,都有情緒。現在的我,很正常,不是我的錯。
接著,可以嘗試告訴不是當下生活圈,卻可以傾訴的家人或朋友,因為有時可能是擔心怕在生活中被揭露,造成日常相處的尷尬或負擔。
但當我們開始被接納,甚至被鼓勵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表達情緒與尋求認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需要躲躲藏藏。(待續)
本文摘自《抑鬱世代:頂大生如何走出升學牢籠、社群競逐及自我價值困惑的抑鬱症》,寶瓶文化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