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二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簡稱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名研究生集體患癌引起震動,實驗室研究內容「促癌機制」被曝光。專業人士質疑是洩漏事故。
11月6日晚,網絡上傳出一段「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團隊學生集體患癌」的聊天紀錄,引發關注且持續發酵,人們質疑是「受實驗環境和試劑影響所致」。
11月8日凌晨,中山二院發布了一份《情況說明》,稱近年在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中有黃某等3人罹患癌症,無在讀學生患癌。並且輕描淡寫地稱「目前情況穩定」、「術後恢復良好」等。
說明中提及的黃某,2017年至2022年在該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學習,2022年7月博士畢業後入職該院乳腺外科從事臨床工作。2023年10月被確診患胰腺癌並接受手術。
黃某的妹妹在8日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證實,通告中的3名患者都是經常從事實驗工作。她還透露,姐姐的病情非常嚴重,目前家屬不想過多糾纏事件細節,而是希望能夠有機會救治姐姐的生命。
同時網絡上又傳出涉事實驗室被拆除,並且配有圖片,但是院方辯稱是消防檢查。
中山二院半夜發布說明、火速拆除實驗室這一系列動作更讓人對事件充滿疑問。
據爆料,中山二院的腫瘤中心實驗室專門研究腫瘤的「促癌機制」。目前乳腺外科至少6人患癌(2人博士、1人博士後、3人在讀研究生),都是罕見性癌症。
涉事實驗室的「大老闆」為中共科學院院士、該院院長宋爾衛,乳腺腫瘤醫學部學術帶頭人。涉事的導師蘇士成既是宋爾衛的學生,也是院長助理,還是該院乳腺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中山大學、中山二院的官方網站上都可以搜到關於宋爾衛、蘇士成教授團隊研究成果的報道。2022年11月19日的一篇報道題為《蘇士成團隊揭示非白細胞表達Fcγ受體介導促癌訊號的新機制》,側面印證了該實驗室的研究內容與「促癌機制」有關。
在中國從事過藥學研究的趙文浩(化名)告訴《大紀元》,他也曾泡在實驗室裏進行藥物臨床研究,深諳實驗室裏的規則,他最終選擇轉行,目前在廣州進行化妝品研發。
他說:「基礎研究、藥物臨床研究等都是實驗室裏面最苦最髒的活,最後出了成果還是為他人做嫁衣,因此一般導師都會抓學生去做。中山二院這次事件大概率應該是洩漏事故。」
他表示,「促癌機制」首先要進行造模,給動物注射一些藥物(化學試劑),或者模擬致癌的環境,讓其處在各種輻射,或者重金屬、有害氣體影響下的環境裏,讓動物患癌,之後再進行治療研究。
「要檢驗一種藥物對某種癌症是否有效,就通過各種手段,先讓實驗動物患上這種癌症,這個過程叫『造模』,等模造好了,再對實驗動物給藥治療,同時蒐集各種相關的數據,這過程會涉及動物的血液檢驗,還有最終的動物解剖,這些工作都是高風險的。」他說。
「為了保證造模的成功率,都會選用高致癌的條件和環境。」他說,「在實驗過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沒有防護好,或者操作失誤,試劑洩漏,或者暴露在模擬的環境中,造成事故是很有可能的,引起癌變,而且概率很高。其實參與這些實驗的人員分分鐘都有風險!」
他還舉例表示,乳腺癌使用二甲基苯並蒽(DMBA,是一種有毒性的致癌物質)作為誘導試劑,不同的病型有不同的試劑。「做藥物、藥理的基礎研究,必然會涉及這樣的實驗,但大多都是選擇用藥物來造模,所以更多還是操作不謹慎,造成洩漏污染。」
「促癌機制的研究,本意是為了更好地造模,服務於腫瘤藥物的研發,但它也是雙刃劍,看持有者是怎麼用。實驗室裏面有毒的試劑很多。」
時政評論員唐靖遠也向記者表示,中山二院集體患癌事件明顯是一個不正常事件,官方承認只有3人,而實際的人數可能還不止。這麼多年輕人集中在一個地方患上癌症,既有空間上的同源性,又有時間上的同期性,顯然不是用自然巧合能解釋得通的。
他說:「這種集體患癌不排除與實驗室的生化安全有關,如果真的與某種實驗用品有關,那麼不僅是涉及到一家實驗室的問題,可能涉及到眾多類似的實驗室,都存在嚴重生化安全隱患。這種生化安全可能與實驗使用的某種試劑有關,也可能與實驗產生的某種產品有關,可能是洩漏引起,也可能是某種實驗程序設計存在重大疏漏。究竟是哪種情況,需要獨立調查並給出事實證據清楚地說明才知道。」
他還表示,中共的科研系統是受「黨」的領導,所以政治干預、政治考慮始終都佔據主導地位。一旦出現了安全事故或學術醜聞,第一時間是全力封殺,隱瞞真相,這種慣性是導致中山二院連續出現異常患癌病例居然遲遲得不到重視與安全調查的根本原因。◇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