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擁有不少戰時遺蹟,經歷多年歲月洗禮,民間一直向政府爭取將其保育。漁護署2019年完成一項提升郊野公園康樂及教育潛力的顧問研究,當中建議設立戶外歷史博物館,署方初步選出兩個二級歷史建築,即龍虎山郊野公園的松林炮台和城門棱堡(又名城門碉堡)作進行研究,並選取其中一個設館。

選址二揀一 署方:視乎資源再決定

署方去年9月委託顧問公司及歷史學家鄺智文進行研究,選取了5個來自日本、奧地利、新加坡等歷史背景相近的個案,以及本港的海防博物館作參考,為博物館設計擬訂多項標準,以完整地保存文物和減少對景觀和生態的影響等,下一步將檢視兩個選址的優勢及限制。

初步持分者諮詢顯示,較多人選擇活化城門棱堡,在於其歷史意義較高,並具較多特色構築物,保育需要較迫切,亦有意見認為松林砲台的交通較方便,在該處大部份遺蹟設立戶外博物館亦較容易。

署方表示,現階段受資源限制,難以同時在兩選址都設館,適時會視乎資源再決定,又指現時有其它部門的項目協助活化郊野公園內遺蹟,包括歷史徑等。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在今(10日)討論漁護署提出的活化方案。(唐健豐/大紀元)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在今(10日)討論漁護署提出的活化方案。(唐健豐/大紀元)

松林炮台建史蹟徑 兼容自然教育元素

松林炮台建於1905年,是守衞維多利亞港西部入口的海岸防衞砲台之一,是本港海拔最高的海防砲台,達海拔307米。砲台在1930年代改建為高射砲台,是本港唯一一座砲台被先後用作為海防砲台和高射砲台。在1941年的香港保衛戰中遭棄守後一直荒廢,及至1998年被納入龍虎山郊野公園。

根據顧問方案,炮台會以戶外歷史遺蹟徑連接不同的史蹟點,沿徑按4大主題依次敘述本港海防和二戰等時期的歷史。遺蹟徑會結合附近其它遺蹟一併介紹,例如松林砲台遺蹟範圍外的觀測所,以及松林與西高山的軍部用地的界石,讓遊人有機會發掘鮮為人知的故事,例如現已被掩埋的地下彈藥庫。 

除了為公眾和學校開辦導賞團,顧問又建議設立自然欣賞空間,以納入各種自然教育元素,例如景觀變化、植林工作,以及成立龍虎山郊野公園的故事,從而加強戶外博物館與周邊環境的聯繫。

松林炮台遺蹟會以史蹟徑,將觀測所和砲床等連接起來。(漁護署文件圖片)
松林炮台遺蹟會以史蹟徑,將觀測所和砲床等連接起來。(漁護署文件圖片)
顧問建議在松林炮台設立解說牌和利用擴充實境等元素,進行歷史教肓。(漁護署文件圖片)
顧問建議在松林炮台設立解說牌和利用擴充實境等元素,進行歷史教肓。(漁護署文件圖片)

城門棱堡建遊客中心 日後開放部份隧道

至於廣為人知的城門棱堡,屬於醉酒灣防線的主要部份,由五個機槍堡、幾個混凝土戰壕、一個砲兵觀測所和一個總部掩蔽體組成,由地下隧道系統連接,惟若干段隧道已無法通行。目前只有麥理浩徑旁的戰壕、隧道出入口和觀測所等幾個構築物可以輕易看得見,而許多設施都建於地下或零散分布在不同的位置。 

顧問建議設立戶外史蹟徑和遊客中心,提供歷史解說等資訊;經作進一步技術調查和評估後,可為狀況較好的隧道及觀測所進行改善工程,包括提供安全通道和清理瓦礫後向公眾開放,提供獨特的親身體驗。顧問同時建議興建一座可眺望城門水塘和荃灣區景色的觀景台,供遊客了解碉堡和城門的自然歷史。 

城門碉堡博物館將分3部份,包括設立遊客中心和史蹟徑。(漁護署文件圖片)
城門碉堡博物館將分3部份,包括設立遊客中心和史蹟徑。(漁護署文件圖片)
附近的廢棄地道,將由顧問下階段評估結構安全,然後向公眾開放。(漁護署文件圖片)
附近的廢棄地道,將由顧問下階段評估結構安全,然後向公眾開放。(漁護署文件圖片)

松林炮台與城門碉堡與其它戰時遺蹟一樣,因日久失修而破敗不堪。在今日(10日)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會議上,有委員關注場地安全和管理等問題,包括廢棄地道復修安排。漁護署表示,初步概念上,相關遺址會在設立博物館後保持開放,但城門碉堡地道則需日後進一步檢查和復修,確保結構安全,日後即使開放也會有人流管制,以保障公眾安全。署方提到,會參考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的預約參觀系統,來評估日後的開放安排。 

有委員問到戶外博物館項目由哪個部門主導,署方表示,今次項目由他們主導,由於古蹟復修涉及不同專業範疇,署方不時會就郊野公園內的古蹟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意見,包括今次項目。@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