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今日(30日)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到新發展土地可提供超過50萬個新住宅單位,並提出在2027年或之前,啟動所有主要發展項目的收地程序,2032年或之前平整四成的新發展土地,並落成四成的新增單位,是未來房屋供應重鎮。政府預計,北都在未來5至10年將漸見雛形,並在20年內大致完成。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行動綱領列出未來3年的發展重點,及10年發展的里程碑,成為「關鍵績效指標」,予公眾監察政府的工作進度及成效。

被問到將橫跨20年的北都項目,如何確保不走樣,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在香港缺乏土地下,將來北都貢獻3,000公頃,當中1,400公頃屬於10年間出現的「熟地」,即是陸續要開始工程,實行時會調校細節,但大方向非常認真。

建造成本方面,甯漢豪指收地分5年,會因應每年工務工程開支部署,有信心未來5年收700公頃,能夠處理到賠償資金。此外,政府宣布成立大型項目融資辦公室,研究融資組合,相信若部署得好,可處理好現金流問題。此外,她指出可以探討鐵路沿線的物業發展。

在批地方面,政府稱會用多元模式,包括直接批地予政府想引進的企業。

被問到地價、樓價下跌,會否影響現金流及「流標」等,甯漢豪聲稱,首批進入北都經濟發展用地的「有心人」預計都是觀乎長遠的經濟發展,「如果他們對這方面有信心的話,自然按他們因應的策略出價」,不會擔心因「流標」而不推出土地。

發展局今日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政府網頁圖片)
發展局今日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政府網頁圖片)

北都濕地保育公園縮水? 黃淑嫻稱目標為本

至於綠化地帶及濕地保護,新一份綱領少有提及,甯漢豪回應綱領發布之後會時不時更新,濕地緩衝區及保育區各自涉及1,000公頃,並非法定規劃圖則的地帶描述,而是行政指引,為方便業權人申請發展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稱,北都濕地保育公園要分期建設,日後會適時交代。三寶樹的濕地公園先行是基於其近米埔,及現有的生態補償濕地,另外新田科技城發展影響漁業及生態,政府希望濕地生態功能「零損失」。

被問到相關保育用地面積是否少於之前的2,000公頃,要犧牲面積以達到政府的「積極保育政策」,黃淑嫻回應稱沒有說過,不過稱「不是只是看簡單一個數字」,又說「雖然面積有點不同」,但最終如果在生態價值和保存生物多樣性的效果做得更好,亦達到目標,例如合併小魚塘為大水體。2024年上半年的可行性研究後,會提供更多資料。

分4大區域

北部都會區有3萬公頃用地,由西至東分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和「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

行動綱領列出未來3年發展重點,包括元朗創新園附近,及洪水橋廈村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用地招標。廈村第二期土地平整及基礎工設施工程展開,該區首批公營房屋,即專用安置屋邨居民入伙。

另外,當局建議將交椅洲人工島項目計劃的策略性鐵路,向北延伸至洪水橋,並接駁規劃中的港深西部鐵路計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