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第十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於9月7日到10日,在紐約州帕切斯學院表演藝術中心成功舉行。本次參賽的台灣選手感到最大的收穫,是有機會親臨觀摩神韻藝術團參賽選手所展現的中國古典舞「身帶手,跨帶腿」的神傳絕技。

來自台灣的三位好友李宜軒、闕宥潾和黃采璇,是蔦松藝術高中的同班同學,她們一起學習中國古典舞已經四年了。今年都是16歲,她們一起來到紐約參加了新唐人舉辦的中國古典舞大賽,三位好友都感到不枉此行、收穫豐豐。

李宜軒今年是第二次參加比賽,她憑藉舞蹈《凜冬寒月》成功入圍複賽。「2021年頭一次參賽,還不成熟,但是這一次比較有經驗了。」她說,這次能夠進入複賽,讓她感到很開心。

來自台灣的少年男子組入圍複賽的選手馬堉幃,憑藉演繹《楊六郎 壯志未酬》也成功入圍複賽。他表示,比賽中自己克服了很多內心的障礙和緊張的情緒,然後全身心投入到角色的刻畫中,在這過程中收穫諸多感悟。

來自台灣的三位好友李宜軒(中)、闕宥潾(左)和黃采璇(右)是蔦松藝術高中的同班同學,今年9月7日到10日一起參加了新唐人舉辦的第十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于麗麗/大紀元)
來自台灣的三位好友李宜軒(中)、闕宥潾(左)和黃采璇(右)是蔦松藝術高中的同班同學,今年9月7日到10日一起參加了新唐人舉辦的第十屆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于麗麗/大紀元)

看神韻愛上中國古典舞

說起為甚麼選擇了中國古典舞,幾位少年不約而同地表示,都是因為觀看了神韻演出後覺得很美,就想自己也要去嘗試,發現中國古典舞給予了他們更自由、更廣闊的演繹空間。

黃采璇認為,中國古典舞有著豐富的內涵,可以讓你表達很多內在的東西。「但是需要經過揣摩把舞蹈跳出來。」她說,「你想表達甚麼故事都可以。」「芭蕾舞也有故事,但是是固定的,比如芭蕾舞《天鵝湖》。」

闕宥潾嘗試過不同的舞蹈,但都不是她喜歡的。「很多現代舞,會融入爵士樂、現代音樂,比較衝擊。相反,古典舞的音樂很柔和,展現真正的美。」她說,「看了神韻,我發現我喜歡中國古典舞。」「人們看古典舞,會很感動,被美所感動,內心會變得正面。能帶給社會美好的東西。」

李宜軒認為,中國古典舞有著豐厚的傳統文化的內涵。但在中國大陸,由於傳統文化被破壞,「一些舞蹈演員雖然技巧很高,因舞蹈中加入了一些別的東西,展現出來就不一樣了,舞台也變得很暗,不那麼純淨了。」

馬堉幃的體會是中國古典舞是內心世界的展現,要跳好中國古典舞「在上台前,一定要把思想和心純淨下來,才能把真正所要表達的情感傳遞給觀眾」。

對參賽劇目的理解和演繹

通過比賽,四位選手都對人物的刻畫和在情感的表達上有所突破。黃采璇的參賽劇目是《晨光詩興》。講述的是一位少女,清早起身看到外面的風光,激起作詩的興致,來到戶外尋找靈感,把看到的晨光美景寫進了詩裏。

闕宥潾的舞蹈是《塞外昭君》,描述王昭君到了塞外後,感到釋懷,變得歡快了的心情。以往闕宥潾比較擅長古典舞的技巧,但在刻畫人物中,她學到很多東西。「在情感方面,我看了神韻演員的比賽,能幫助我更容易融入到角色裏面。」

李宜軒參賽的劇目是《凜冬寒月》,它描述的是一棵植物在寒冷的天氣裏仍然努力地生長。在舞蹈中,李宜軒用扇子表達劇情,「舞蹈表達的是,在人生當中,要過關的時候會感覺很艱難。但是要堅持住,過去了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馬堉幃選的劇目是觀眾耳熟能詳的楊六郎的故事《壯志未酬》。「我覺得結果是其次,我盡力了。在台上表演時,我會盡情地享受舞蹈,我會把舞蹈呈現出來,陶醉在舞蹈中的那種快樂,有一種滿足的感覺。」

幾位少年均表示,通過老師的指導和不斷的練習,更能準確地把握所表達的情感,並更好地把自己融入到舞蹈中。

少年女子組選手李宜軒2023年9月9日在美國紐約州帕切斯學院表演藝術中心舉行的第十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複賽上表演舞蹈《凜冬寒月》。(戴兵/大紀元)
少年女子組選手李宜軒2023年9月9日在美國紐約州帕切斯學院表演藝術中心舉行的第十屆新唐人全世界中國古典舞大賽複賽上表演舞蹈《凜冬寒月》。(戴兵/大紀元)

對「身帶手,胯帶腿」有了更深的體會

這次來參加比賽,幾位台灣選手感到收穫最大的地方,是有機會親臨觀摩神韻藝術團參賽選手所展現的「身帶手,胯帶腿」的神傳絕技。

闕宥潾說,我們在這裏看到的「身帶手,胯帶腿」跟在蔦松看到的非常不一樣。「不管在身韻還是軟度、以及技巧上,都比蔦松更高,更上一層。」「蔦松的『身帶手,胯帶腿』也有,但是沒有神韻放得那麼長,技巧可能沒有崩得那麼緊。」

黃采璇表示,在準備參賽的訓練過程中,老師就一直提醒他們這個比賽很注重「身帶手,胯帶腿」,「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會抓緊。我現在的理解是主要從內心動,心動,然後帶動身體。」

觀摩了神韻的「身帶手,胯帶腿」的方法,讓她們知道了自己的目標。就是往那條路上走,多練習,練出真正的「身帶手,胯帶腿」的身韻來。

闕宥潾以前覺得,技巧可以展現很厲害的跳轉翻,一般人做不到。好像內在的身韻很容易做出來。實踐後發現並不是這樣。「其實技巧比身韻簡單。身韻需要心領神會才能做到。技巧就是一直練習,然後一定會達到。」

李宜軒的體會是,在運用「身帶手,胯帶腿」這個技巧之前,跳舞的時候動作會顯得僵硬,看起來很死板,缺乏美感,顯得四肢也比較短。「現在知道從身帶到手,末梢也要帶上。」如果平常在練習的時候就已經在想如何運用了,在台上的時候就不用特別經過頭腦去想就能運用自如了。

馬堉幃說,「要做到『身帶手、胯帶腿』就應該讓自己身體鬆弛。如果在台上緊張、身體僵硬的話,『身帶手、胯帶腿』就很難做出來。」

來自神韻選手的鼓勵

參賽時見到了仰慕已久的神韻演員們,這讓四位台灣少年選手興奮不已。

「我就是因為看到神韻演員跳舞才想學中國古典舞的。」闕宥潾說。她曾經嘗試過不同的舞蹈,但都沒能讓她真正地喜歡。神韻讓她愛上了中國古典舞。通過觀摩神韻演員的舞蹈,「不僅知道了自己的目標,同時也了解到別人有多努力。」

黃采璇說,神韻演員的表演讓她很感動,「他們跳舞時,全然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了。讓觀眾能感受到他們的情緒變化。比如,講述法輪功學員的故事,他們的家人受到迫害。他們仍然堅定地修煉不放棄。」

李宜軒觀摩了神韻演員跳舞,明白了甚麼是末梢抻到滿,「就是一直往遠延伸。」她說,「他們是我的偶像,我希望跟神韻演員一樣,把中國古典舞弘揚下去,弘揚到全世界。希望有一天能夠在中國演出。」

馬堉幃說,在比賽中,神韻演員、老師,以及其他選手都彼此互相鼓勵。「比如技巧或身韻做得很好時,大家都會歡呼,給予掌聲,給對方信心。」這種環境讓他更能夠放鬆下來。他認為,只有放鬆了,在短短幾分鐘內,才能把自己所學、所體會到的和認識到的中國古典舞,通過自己的角色和技巧表現出來。

「這樣觀眾才會覺得這真是一個饗宴。」#

來自台灣的少年男子組入圍複賽的選手馬堉幃,憑藉演繹《楊六郎 壯志未酬》成功入圍複賽。(于麗麗/大紀元)
來自台灣的少年男子組入圍複賽的選手馬堉幃,憑藉演繹《楊六郎 壯志未酬》成功入圍複賽。(于麗麗/大紀元)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