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雷」處處,近日不斷爆出民營房企、甚至擁國企背景的遠洋集團亦出現違約,市場目前正高度關注情況會否大規模燃燒至地方政府債務,因其收入不少乃來自地產相關項目,且它們債務本已高企。

據《彭博》今天(24日)報道所指,大陸高達9萬億美元地方債的情況確實正在惡化,更指「中國正試圖於不必訴諸主要的紓困措施下,試圖化解其9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表外債務風險」。不少券商曾表示,下半年經濟表現將視乎北京有甚麼救市措施,包括高盛於下調MSCI中國盈增與目標價預測的報告中提到,當局如何應對房市危機乃關鍵所在,而並非渴望看見「不作為」。

報道中提到,為了化解當下風險,曾經推動全球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之省、市等,如今需要反過來縮減支出並重組債務,但要求同時不可顯著拖累經濟增長。若然眾省市失敗,可能會導致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步入長期的經濟蕭條。

這個困局核心乃不少公司在全國各地成立,代表省市去借款,但卻並非以他們的名義明確借款。中共中央一直試圖將這些公司轉變為盈利企業,這樣一來,它們就不再需要政府資金來支付債務利息。

然而,這做法似乎只屬換湯不換藥,不可創造經濟效益。彭博消息續指,有6家地方企業透露位處內陸較窮困的省市,根本無法自負盈虧,沒有來自從上而下的支援乃不設實際。

一位不願表明身份的大陸員工坦言:「多家公司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來支付貸款利息。銀行不願意批出信貸,投資者不願意投資他們的債券,獎金被削減,並且越來越難找到可行的投資項目。」此外,會計師楊女士亦向彭博披露,其公司已陷「一團糟(total mess)」境況,沒有人願意買他們的債券,而她已遭凍薪足足七年,許多員工陸續離職。與此同時,在另一家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工作的僱員也直言,銀行所要求的再融資利率攀至高達10%。

減人工將傷害地方經濟,而一旦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幅削減開支,更有可能引發全國經濟負面骨牌效應,因它們所佔全國基建投資由20%起跳,上達逾半。

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拖欠建築公司和影子銀行的款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水平,導致項目未能完成,投資者也得不到回報、甚至損手,不少更是血本無歸。

報道中提到,不少這些平台甚至無法從省內獲得相關、附屬公司(財政狀況較好的)等的支持,反映了一個「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現象,如貴州茅台因股東不滿而拒絕向省提供注資,另楊女士表示其所屬平台即使旗下有些水電公司等,但卻控制不了它們。

以目前情況觀察,各地方的內部矛盾隨時有深化可能,為確保自己飯碗,不願給別人收拾爛攤子,但這可絕對不難理解。@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