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紐約皇后社區大學舉辦的「紐約藝術之橋」展覽中,有一位充滿熱忱的紅衣女孩,向身邊的觀眾介紹她的兩幅設計作品。她是來自台灣的設計師施德嫻(Te-Sian Shih),即使身處西方世界,她仍堅持在設計中加入漢字書法的元素,用漢字獨有的形態和意涵,與觀眾分享她所經歷的人間冷暖,用設計圖樣傳達關愛訊息。

「來美國的7年,我經歷了很多,成長了很多,也見證了身邊的朋友來來去去。一些朋友就問我為甚麼還要留在紐約,壓力那麼大,不擔心仇視亞裔的問題嗎?我覺得每個地方都有好有壞,仇視亞裔或許有,但鐵定不是全部,不能一概而論。」年輕設計師施德嫻如是說。她從美國三大設計藝術學院之一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碩士畢業後,就留在紐約工作至今,她的設計作品榮獲世界各國多個獎項。近期她正計劃創辦自家品牌的設計公司,有更多的空間可以發揮自己的設計才能。

身心歷練後的成長

初到紐約,德嫻經歷了一段生命中難熬的時光。第一次遠離家鄉到遙遠的美國,租住在布魯克林一個小小的合租公寓中,冬天沒有暖氣,房間還鬧鼠患,為了省錢,她忍耐著惡劣的居住環境。過去在台灣的專業是行銷與流通管理的她,如今轉讀設計,對她來說是一個頗大的挑戰,常常需要通宵達旦在學校的工作室鑽研。離開熟悉的家人朋友圈,一切從新開始很辛苦,但在紐約交到世界各地的朋友,建立起很好的情誼,打開了她的視野。

施德嫻的設計作品曾贏得意大利知名設計A Design Awards大獎,2022年她赴意大利參加頒獎典禮。(受訪者提供)
施德嫻的設計作品曾贏得意大利知名設計A Design Awards大獎,2022年她赴意大利參加頒獎典禮。(受訪者提供)

在台灣時也經歷很多挫折的德嫻,覺得來到紐約發展是一個新的機會。她的作品於2022年和2023年分別贏得意大利知名設計A Design Awards的銅獎和銀獎,也曾獲得美國IDA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獎項。她的作品於佛羅倫斯雙年展、熱那亞雙年展、西班牙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巴黎羅浮宮地下商場、威尼斯等地展出。她還擔任了瑞士Calanca海報雙年展2023年的評審,《世界日報》兒童繪畫比賽的評審。德嫻分享:「紐約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平台,有很多很好的參賽機會,我在工作上非常努力,從另一方面來說,也讓自己變得很忙很累,沒有顧好自己的健康。」

席捲全球的疫情導致經濟不穩定,身邊的同事和朋友來來去去,給予德嫻更多對找尋生活平衡的思考。去年她的身體出現警號以致要回台灣住院後,她才意識到自己過去一心撲在學業和工作上,忽視了勞逸結合生活平衡。與此同時,今年她一位同齡好友突然離世,更是啟發了她重新審視人生觀:「我從在紐約市只注重達成目標,到現在我想讓人生平衡一些,事業家庭朋友都要平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轉變。」

經歷了生活上的一系列歷練,德嫻更加珍惜身邊人:「我覺得台灣就像媽媽,無條件接納生病的我,外加接觸我台灣學生時代朋友們,我發現這種跟著自己長大的友誼是很珍貴的,很有人情味的台灣社會讓我溫暖。在紐約人們很好,但是生活成本太高,大家壓力太大,朋友會來來去去,沒有根的感覺有點孤單。我在紐約市交了世界各國的朋友,工作也常跟美國人往來,欣賞美國人的直爽、好相處。在紐約讓我的能力有所發揮,讓我交到各國的朋友,他們願意聆聽我的故事,也跟我講他們的心事,讓我發現他們也很需要愛,我就在想是不是應該用我的作品幫幫他們。」

體會吃苦非壞事 古今故事啟發設計靈感

紐約市吸引德嫻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充滿文化底蘊的各類博物館,並不時有高質的藝術展覽。藉著參加各類國際比賽的機會,德嫻還走訪歐洲各國,體驗當地的文化傳統。她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藝術名人,他們的人生經歷給予她很多啟發:「其實很多歷史人物都苦,譬如說貝多芬,他創作的東西就是比較有靈魂,我自己個人會覺得比起莫札特他的作品更磅礡,莫札特的音樂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但貝多芬真的是磅礡跟有感情。他的人生真的很苦,作為音樂家還失聰,人生的苦難,你可以看到靈魂在他的作品顯現。我覺得真正的設計師、藝術家需要去經歷很多事情他才能創作,我也希望我自己創作的東西是有靈魂的。」

施德嫻的設計作品《此呼彼應》。(受訪者提供)
施德嫻的設計作品《此呼彼應》。(受訪者提供)

在德嫻的一個作品《此呼彼應》(Rat race and in people’s hour of need)中,用小篆字體與印刷體交錯表現的多組書法字,試圖解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她解釋:「我想傳達在工商業社會很多人只顧著自己成就和目標,因為忙碌而無法停下來靜心跟人好好深入交流,甚至認為傳統價值觀的善良助人是老派的、無聊的,不像以前人那樣純樸,願意付出愛跟關心。希望大家能沉澱下來,最後回歸善良和溫暖,相互照應。」她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引發觀眾對生命的思考。「我覺得紐約的人就是外冷內熱,跟他們關係好了之後,會發現有很多人其實是需要愛的。」

施德嫻的作品《Loving Message》於熱那亞雙年展展出,並贏得了國際知名設計比賽Graphis Poster Annual 2022的獎項。(受訪者提供)
施德嫻的作品《Loving Message》於熱那亞雙年展展出,並贏得了國際知名設計比賽Graphis Poster Annual 2022的獎項。(受訪者提供)

 

德嫻的另一個獲得國際知名設計比賽Graphis Poster Annual 2022的獎項的作品《Loving Message》,旨在幫助疫情後受創的人們,特別是紐約市的人們。當時身為重災區的紐約市,人們非常的沮喪跟害怕。因此《Loving Message》這個作品結合中文和英文的愛字,想讓紐約人記起紐約市仍有愛,將傳達愛出去。她表示,該作品收到許多紐約人的回饋,覺得被治癒了。

「很多中國、日本的傳統文化都給我很多的啟發,結合我在西方學到的設計知識,簡潔明瞭的版面,希望未來我可以繼續發展設計事業,做一個融合東西方文化的設計師。」如今的德嫻更願意用樂觀的態度看待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亦希望透過自己的創作帶來積極的訊息,為生活點燃希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