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共央視網刊登了署名為「玉淵潭天」的一篇文章「警惕!這背後的『攻心戰』」,稱美國一直在諸多領域對華展開「攻心戰」,其中,在經濟領域發起的攻勢格外突出,其目的就是「試圖破壞中國經濟預期和信心」。文章還以近期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資訊科技和人工智能領域為例,來說明美國刻意營造「山雨欲來」的氛圍,既一方面警告美企和盟友,另一方面要給中國人製造恐慌。

簡言之,文章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就是:當下中國經濟沒有甚麼大問題,都是美國在搗鬼,通過攻心戰攪亂人心,唱衰並阻撓中國經濟發展。不妨先看看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相關數據,再來說說為何怪不得美國。

一、進出口繼續下跌 達到2020年以來最大跌幅

中共海關總署8月8日發布的今年7月中國進出口總值表顯示,7月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3.6%;其中出口跌14.5%,進口跌12.4%,這是自2020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具體來說,中國對美進出口跌21%,對歐盟跌15%,對東南亞進出口大跌17%,對非洲少了14%。目前,墨西哥已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降至第三位。

二、外商投資基本斷流

根據《財新》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從2022年第一季度至今,中國大陸外商直接投資,不是斷崖式下跌,而是斷流。2023年第二季度,外商投資只有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7%,與今年第一季度的205億美元相比,下降了76%。

三、新增貸款和融資規模斷崖式下滑

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8月11日,中共央行公布了中國銀行業七月份新增貸款數據,7月份中國銀行新增貸款數量為3459億元人民幣,比6月份驟減89%,減少至2009年以來14年的最低點,遠遠低於分析師們的預期,甚至連許多專家預測的一半都不到。

社融方面,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282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億元,而今年2月疫情結束之初,社融規模也有8000億。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64億元,同比少增389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39億元,同比少減798億元……

以上被認為是中國這個第二大經濟體已經陷入長期通縮的一個新的有力證據。

四、房地產企業和投資集團相繼爆煲 爆煲規模或達3500億

近日,大陸房地產巨頭恒大、碧桂園、富力,紛紛傳出爆煲消息。有消息指碧桂園明面上的債務是1.65萬億,一旦破產,其影響可能比恒大還要大。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將近29 %由房地產行業支撐,一旦這幾家巨頭爆煲,所引發的震盪可想而知,而北京當局若想拯救他們,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此外,中國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中植系大廈將傾,隸屬其的中融信託也已出現「暫停兌付」。此外,五礦信託、光大信託、中航,也都在風雨飄搖中。有網民稱:「目前僅四大財富渠道售出的產品中,定融『爆煲』規模大概2500億,浮動10%;信託『爆煲』規模大概1000億,浮動10%。以上均不包括中融信託財富中心的產品。」

五、重點城市樓價開始下跌

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2023年7月,百城新樓價格環比下跌0.01%,同比下跌0.17%;二手住宅均價環比下跌0.39%,跌幅較6月擴大0.14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下跌1.20%;7月,十大城市二手住宅均價環同比跌幅均擴大,環比跌幅為0.36%,同比跌幅為0.77%,1-7月累計下跌0.40%。

二手住宅下跌中武漢跌幅最大,為0.73%;南京、重慶(主城區)、杭州跌幅在0.5%-0.7%之間,成都、深圳、北京、天津、上海跌幅在0.2%(含)-0.5%之間;廣州跌幅最小,為0.13%。

另外,全國50個重點城市住宅平均租金同比下跌0.95%。數據同時顯示,2023年7月份,全國50個重點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大跌超過35%。

六、東莞淪落 「世界工廠」正成為傳說

根據廣東省東莞市統計局數據,2023年上半年GDP為5,262.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微升1.5%,遠低於廣東省期內5%的增長率,淪為全省經濟最差的城市。

東莞曾經是「世界工廠」,製造業冠絕全球。然而,如今受產業鏈外移、手機產量萎縮及外貿減少的影響,GDP增長率之低,讓「世界工廠」的招牌已成為過去。

七、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雙雙下跌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8月9日公布的數據,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3%,從6月的持平轉降。其中包括豬肉及鮮菜等,食品價格由6月上漲2.3%轉為下降1.7%,影響CPI下降約0.31個百分點。若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7月核心CPI則回升,同比上漲0.8%。

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第10個月下降,在上個月下降5.4%之後,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而預期為下降4.1%。

這是自2020年底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首次同步下降。這表明隨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需求減弱,通縮壓力顯現。

八、8月起不再公布青年失業率

8月15日,中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記者會上稱,從8月份起,將停止公布青年失業率。而據中共國家統計局6月15日公布的數據,青年調查失業率為20.8%,連續2個月創2018年以來的新高,但實際情形可能更為嚴重。

不久前,北京大學國發院副教授張丹丹就認為,真實的失業率可能高達46.5%,因為在就業市場不佳的情形下,大量勞動力會選擇觀望或暫時退出市場,以致被失業率統計所忽略。

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下跌

據中國證券網報道,受中國經濟數據不佳等因素影響,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北京時間8月15日跌破7.3元關卡,這是去年11月以來的首次,而在岸人民幣也跌破7.28元關卡。1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了82個基點,報7.1768元。

十、赴華外國人驟減

根據中國文旅部2023年第一季度的旅行社統計數據,全國旅行社入境旅遊接待僅5.2萬人次,與2019年368.51萬人次相比,暴跌98.6%。

另據上海統計局的數字,今年1到6月,經由上海入境或由其它口岸入境後前往上海的外國人及港澳台人士為124.15萬人,不及2019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其中,外國人為75.62萬人,不及2019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單從6月來看,入境外國人數不及2019年的四成。這一人數既包括旅遊、探親、訪友,也包括從事經濟活動、參加會議、考察的人員。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因素、對中國(中共)看法負面等,而遊客的減少也意味著對華投資的減少。

上述十個方面數據表明,中國大陸經濟三大支柱投資、出口、消費已然趴窩,被中共高層視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也再無力促進經濟增長。而造成如此現狀的根本原因是中共專制制度、長期畸形的經濟體制,以及因對世界和美國、自身的誤判而採取的錯誤的外交政策等所致。

雖然中國經濟的不堪有美國的制裁、限制因素在內,但換位思考,如果中國被它國深度滲透、竊取高科技和軍事秘密等,且業已危及到國家安全,北京會如何反應?因此,在美國上下認清了這一點後,美國基於維護自身國家利益角度的反擊,如經濟上的脫鉤,軍事上的威懾,政治上和盟友合作,等等,並無不妥。

而北京將罪責推到美國身上,找出甚麼「攻心戰」等為中南海高層開脫,這種邏輯實在是可笑,恰恰透露出中南海高層在內外交困下,在政治、經濟、社會領域中的定時炸彈滴答作響以及自身權威受損之際,內心的無力和尋不到有效方法解困的焦灼罷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