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後,便是日本終戰78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正式落幕。本周專欄推薦2015年日本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にほんのいちばんながいひ),讓大家了解當中有趣的歷史。

電影改編自昭和史研究學者半藤一利的小說,是繼1967年之後,第二次被搬上大銀幕。講述在1945年太平洋戰爭末期,英、美、中三國發起《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並表示如果日本不肯投降的話,盟軍將進攻日本。

所謂「最長的一日」,是指昭和天皇向鈴木貫太郎內閣宣告日本要無條件投降,引起日本陸軍少壯派軍官的不滿。在1945年8月14至15日,他們企圖發動政變,奪走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錄音唱片「天皇玉音」,阻止日本投降。

故事大約有4條劇情線,分別講述昭和天皇(本木雅弘 飾)、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役所広司 飾)、首相鈴木貫太郎(山崎努 飾)以及陸軍少佐畑中健二(松坂桃李 飾)這4個人面對眼前已近乎絕望的戰況,選擇投降抑或是本土戰爭。

片長136分鐘,只靠文戲支撐,唯一不多於一分鐘的戰爭畫面是由紀錄片剪輯而成的。一段接一段的文戲,劇力萬鈞,非常緊張,充滿沉重的壓迫感,再加上陰暗的色調,讓觀眾看得喘不過氣來。沒有戰爭場面,亦近乎沒有配樂,只用寫實、平舖直述的敘事手法,集中描述這班掌握日本最高權力的決策層,如何面對是否投降的選擇,以及他們內心的各種矛盾心情。

役所広司飾演的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是其中一個最關鍵的人物。夾在陸軍強硬派和內閣中的投降派之間,忠義兩難全。起初,他偏向支持陸軍內的強硬派,但最終覺悟,放棄支持下屬策劃的政變行動。作為陸軍大臣,只好選擇切腹,並拒絕介錯,承擔所有責任。

松坂桃李飾演的陸軍少佐畑中健二,是瘋狂、熱血的右翼份子的代表人物。面對著窮途末路,他們還記得發動戰爭的初衷嗎?他們最終擇選了一條不歸路,寧死不屈,不惜透過下克上,發動政變,去捍衛所謂的「日本國體」,實現他們信奉的「廣義愛國精神」。究竟他們是為了私心抑或真心為了國家?

以戲論戲,電影前半部份對白較多,比較沉悶。而在電影尾段,講述鎮壓政變和廣播局播放員反抗的那些情節,交代得略嫌太快。不過,演員陣容強大,還有松山研一和戶田惠梨香客串,或許是製作團隊為了吸引日本的年輕人入場觀看的策略,希望籍此向下一代宣揚反戰訊息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